心理健康

職場人群工作家庭全方位減壓

職業人群應該如何減壓最有效呢?

工作:摸透規則別抱怨

儘管國企的福利不錯, 但小林不是抱怨領導無能, 就是抱怨同事無法配合好他。

他總覺得自己這顆“金子”被埋沒了, 做什麼都提不起興趣, 早沒了工作激情。

對策:愛抱怨的人, 被網友稱為“職場幽怨族”, 其根源是不適應。 主要有三種表現, 一是崗位不適合;二是職場規則不適應;三是能力不適應, 產生自卑心理。 如果是因為崗位不合適, 譬如讓內向的人做銷售, 建議最好申請調換崗位。 實際上, 更多的人是因為沒有把握職場規則而心生不滿, 這些規則包括顯規則和潛規則。 前者指公司的各項規章制度等, 後者則是一些心照不宣的生存法則等, 只有摸透了, 才能讓你如魚得水。 因此, 瞭解潛規則最便捷的方法就是找有經驗的老員工、“人生導師”請教。 最後, 如果因為能力不夠產生的壓力, 那只能認真查找不足、多充電。

總之, 抱怨如同一塊臭烘烘的裹腳布, 解決不了任何問題。 與其抱怨, 不如快改變。

家庭:少跟孩子硬碰硬

“我快要被逼瘋了!”潘羽訴說著, “女兒才3歲, 就已經鬧翻天了!叫她睡覺偏要玩玩具, 叫她吃飯偏要吃水果。 就是不聽你的話!”

對策:在中國家長眼中, 似乎聽話的孩子才是好孩子。 但為什麼孩子一定要對大人言聽計從呢?其實, 孩子不聽話, 更多的是家長的原因。 家有兒女, 技巧很重要。 第一, 做選擇題而不是判斷題。 比如“你吃葡萄嗎”只有吃或不吃兩個選擇, 容易引發逆反心理;而“你吃點什麼水果?西瓜、桃子、葡萄還是別的?”這種開放式的提問則刺激了孩子的主動性。 第二, 別當“教導主任”。 要平等地與孩子交流,

由孩子自己做決定, 從旁給予建議和提醒, 而不是“硬碰硬”地強制要求。 第三, 不要姑息不良行為。 違反“原則”的事情, 家長要“鬥爭”到底。 比如, 孩子通過滿地打滾想要得到某個玩具時, 一旦滿足了, 他就會知道這招管用, 以後還這樣。

人際:勤於溝通不攀比

老劉工作兢兢業業, 職位卻一直沒有提升。 他將這一切歸咎於自己不會“拍馬屁”, 他不僅從不主動與領導溝通, 而且對每一個親近領導的人充滿仇視, 心裡罵著:“只會溜鬚拍馬!”

對策:往往咒駡什麼, 內心可能恰恰最在乎什麼。 實際上, 對領導無需刻意“拍馬屁”, 但一定要重視溝通的重要性。 通過交流, 才能讓領導看到你的能力, 知道你的付出和努力。

此外, 同事關係也是職場主要的壓力來源之一。 同事之間一方面處於競爭關係;另一方面又需要協同合作、和平相處。 因此, 一定要找到平衡點, 認清自己的優勢和劣勢。 不要盲目跟別人攀比, 而是自己跟自己比, 肯定自己的進步, 就不會因眼前的得失而焦躁;此外, 相信集體的力量,

給予同事基本的信任, 通過與他人合作, 享受到分享的樂趣。

婚戀:放寬標準走出去

又一個同學結婚了。 宅在家裡的李夢覺得孤獨從四面八方襲來。 她30歲了, 婚姻大事沒點譜兒, 承受了無數次相親打擊的她, 一臉愁苦地說:“我已不相信愛情”。

對策:很多人在漫長的比較和等待中, 對愛情的憧憬一點點消退。 甚至有人表示, 很多都市白領犯上了“無愛症”。

對於這些“剩男剩女”, 首先要明確告訴自己, 找到另一半之前, 並不意味著生活就是黑白色, 感知當下的幸福快樂才是最重要的。 其次, 為自己建幾個固定的社交圈子。 別把時間全交給電腦螢幕, 根據自己的愛好參加兩三個交友圈, 如戶外活動、運動團隊等, 既結交朋友、又“推銷”自己。

再次, 放寬標準, 交友條件別設死。 “太胖的不考慮”、“必須是北方人”、“身高至少1.8米”等條條框框都會扼殺機會, 保持開放心態, 才能迎來更好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