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頸椎的神經分佈

頸椎部位的神經特別的豐富, 我們知道頸椎病的發病率是比較高的, 當頸椎發病的時候, 容易導致壓迫神經, 這時候就會造成比較嚴重的症狀表現, 容易導致大腦供血不足, 容易引起一些放射性的疼痛, 這都和頸椎的神經有關, 頸椎的神經分佈比較複雜, 我們來瞭解一下頸椎的神經分佈。

頸椎的神經分佈

脊神經幹很短, 出椎間孔後立即分為4支、即前支、後支、脊膜支和交通支。

1.脊膜支 meningeal branch 也稱竇椎神經 sinuvertebral nerves。 每條脊膜支都接受來自鄰近灰交通支或來自胸交感神經節的分支, 然後再經椎間孔返入椎管, 分成橫支、升支和降支分佈於脊髓被膜、血管壁、骨膜、韌帶、椎間盤等處。 上3對頸神經脊膜支的升支較大, 還分佈於顱後窩的硬腦膜。

2.交通支 communicating branch 為連於脊神經與交感幹之間的細支。 其中發自脊神經連於交感幹的為白交通支由有髓纖維構成而得名。 而發自交感于連於脊神經的稱為灰交通支, 由無髓纖維構成故得名。

3.後支 posterior branch 為混合性, 較細, 經相鄰椎骨橫突之間或骶後孔向後走行, 除骶神經外, 一般脊神經後支繞上關節突外側向後行至相鄰橫突之間再分為內側支和外側支, 它們又都分成肌支分佈于項、背、腰骶部深層肌;皮支分佈于枕、項、背、腰、骶、臀部的皮膚。

其中第1頸神經後支較粗大稱枕下神經 suboccipital nerve穿寰椎後弓上方和椎動脈下方, 分佈於椎枕肌。 第2頸神經後支的皮支粗大稱枕大神經greater occipital nerve, 穿斜方肌健達皮下, 分佈枕項部皮膚。 第3頸神經後支的內側支也穿過斜方肌稱為第3枕神經 third occipital nerve分佈于枕下區皮膚。 腰神經後支及其分出的內側支和外側支在各自行程中, 都分別經過橫突、關節突及韌帶構成的骨纖維孔, 及腰椎乳突與副突間的骨纖維管, 或穿胸腰筋膜裂隙。 在正常情況下這些孔、管或裂隙對通行其內的血管、神經有保護作用, 但若孔、管周圍骨質增生或韌帶硬化則造成對腰神經後支的壓迫, 這常是造成腰腿痛的重要原因,
可通過壓迫緩解術治療。 第l~3腰神經後支的外側支較粗大, 分佈臀上部皮膚, 稱為臀上皮神經 superior gluteal nerves。 第l~3骶神經後支的皮支分佈于臀中區皮膚, 稱為臀中皮神經 middle gluteal nerveso。

4.前支 anterior branch粗大, 為混合性, 分佈於軀幹前外側和四肢的肌肉和皮膚。 人類胸神經前支保持原有的節段性走行和分佈,

其餘各部脊神經前支分別交織成叢, 形成4個脊神經叢, 即頸叢、臂叢.腰叢和骶叢。 由各叢再發出分支分佈。

脊神經走行分佈規律如下:

(l)較大的神經幹多與血管伴行, 行於同一個結締組織鞘內, 構成血管神經束。 也如血管一樣多行于關節屈側, 分淺部分支和深部分支。

(2)較大神經的分支一般分為皮支、肌支和關節支。 皮支從深面穿過深筋膜淺出於皮下, 可與淺靜脈伴行分佈, 主要含軀體感覺纖維和內臟運動纖維(後者支配血管平滑肌、豎毛肌及汗腺)。 肌支多從肌的近側端、起點附近發出並伴血管一起入肌, 主要含軀體運動和軀體感覺纖維。 關節支在關節附近發出, 一條行程較長的神經往往沿途發多條支達數個關節。

同樣, 一個關節可同時接受幾條神經的關節支, 關節支主要由軀體感覺纖維組成。

(3)胚胎發育過程中, 某些大神經的伴行血管可退化而不顯著。 如成人坐骨神經則無伴行血管。

(4)分佈區有一定的節段性和重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