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疾病

久咳不愈 試試老中醫驗方

平肝清熱利咽, 覆赭黛蛤是對證方
臨床除寒邪、寒飲咳嗽外, 更多見的是痰熱咳嗽, 一般用清金化痰丸多能奏效。 但一些患者感冒後氣道反應性增高, 或屬於鼻後滴漏綜合征, 用一般的清熱化痰藥物無效, 必須同用祛風清熱利咽之品。 還有的患者辨證屬肝火犯肺者, 單用清熱化痰法也是無效的。
符某, 男, 77歲。 咳嗽2月餘, 咽癢, 咽痛, 早上有痰, 黃膿, 下午乾咳連連, 氣急, 甚則呼吸困難, 咳時頭暈頭痛。 納可, 口幹, 大便偏幹, 每天1次(喝腸清茶), 面色紅, 性情急易怒, 有高血壓史。 2月來歷經中西藥物治療無效。 舌偏紅,

脈弦。 處方:旋覆花9g, 代赭石30g, 青黛9g, 海蛤殼15g, 海浮石15g, 僵蠶9g, 蟬衣9g, 玄參60g, 仙鶴草60g, 大黃6g, 黃芩9g, 象貝9g, 制半夏9g, 冬瓜子30g, 米仁30g, 蘆根30g, 生麻黃3g, 7劑。
二診:早上痰轉白色, 下午乾咳次數明顯減少, 乾咳前無咽癢咽痛, 口幹已除, 大便偏幹, 每天1次, 仍要服腸清茶。 舌淡紅, 脈弦。 守方改僵蠶15, 黃芩6, 加當歸30, 去象貝, 7劑。
三診:上方當歸、青黛未配到。 近幾天咽癢咳嗽基本已消失, 痰亦消除, 精神振作, 口不幹, 大便仍偏幹。 舌淡紅, 苔薄, 脈沉弦。 處方:初診方去黃芩、象貝、半夏、青黛, 改僵蠶15g, 加當歸30g、天麥冬(各)15g, 7劑。
四診:咳嗽已除。 今年以來左手發麻, 有頸椎病史。 改方治療頸椎病。
本案的治療著眼於3個方面。 第一, 清熱平肝。 患者性急易怒、咳嗽時頭暈頭痛、面色紅、舌偏紅、脈弦, 均為肝火侮肺,
木火刑金之證, 故用旋覆花、代赭石、黛蛤散以平肝清熱。 第二, 清熱化痰, 用黛蛤散、旋覆花、海浮石、黃芩、象貝、半夏、冬瓜子、米仁、蘆根等品。 第三, 清熱祛風利咽, 用旋覆花、僵蠶、蟬衣、玄參、仙鶴草等藥。 方中旋覆花兼具平肝、化痰、利咽之功效, 一舉三得。 大黃直降下行, 釜底抽薪, 有助於平息肝火, 通降肺熱, 一箭雙雕。 反佐小劑量麻黃, 能祛風利咽, 因有發散作用, 與清熱化痰藥同用有推動化痰之力, 與大隊平肝清熱之品同用而無副作用。

散寒化飲宣肺, 小青龍湯能治久咳
小青龍湯雖為臨床常用之經方, 但一般多用於慢性支氣管炎屬於外寒內飲者, 鮮有用治一般外感咳嗽的。 邢老師認為咳嗽(包括久咳)屬於寒邪束肺, 或寒飲內停者,

均可大膽應用小青龍湯這樣的峻劑, 奏效甚捷。
李某, 女, 35歲。 咳嗽1個半月, 夜間尤多。 鼻塞, 有痰, 痰色白。 咽癢, 畏寒, 納可。 舌邊有齒印, 脈沉。 處方用自擬利咽湯加減, 7劑。
二診:咳嗽反增, 痰多, 色白。 有時背冷。 舌胖有齒印而水滑。 脈如前。 處方:生麻黃9g, 桂枝9, 白芍9g, 甘草9g, 五味子9g, 乾薑9g, 細辛9g, 半夏9g, 冬瓜仁30g, 米仁30g, 桃仁9g, 蘆根30g, 紫菀9g, 款冬花9g, 7劑。
三診:服藥1劑, 病即大減。 現背冷已除, 咳亦基本消除。 舌淡紅, 脈沉。 處方用原方稍事加減, 服7劑後應患者要求膏方調理。
本例為我們提供了正反兩方面的經驗與教訓。 因患者為教師, 邢老師根據其既往經驗, 用了套方, 結果咳嗽不減反增, 屬於辨證不確, 治療有誤。 二診重新辨證, 根據痰白、背冷、舌胖有齒印而水滑, 確認為小青龍湯證,
用小青龍湯合葦莖湯, 藥後有桴鼓之效。 其實三診已可不服小青龍湯, 但患者因經常患咳嗽, 而遷延不愈, 所以堅持要繼續服上方鞏固, 故用二診方加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