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檢查出幽門螺桿菌滅還是不滅?
胃癌是江蘇發病率最高的消化道腫瘤, 部分沿海地區尤其嚴重, 發病率在十萬分之三十到五十, 遠高於十萬分之十的全國平均水準。 專家表示, 這與沿海地區居民的飲食習慣密切相關。 5月28日, 第五屆南京鼓樓消化及消化內鏡論壇在南京舉行, 南京鼓樓醫院副院長、消化科主任鄒曉平教授建議, 無論身體是否出現不適, 50歲之前時須給自己安排一次胃鏡和腸鏡的檢查, 以將消化道腫瘤“扼殺”在早期。
多數患者確診時已經到了中晚期
《2014中國早期胃癌篩查及內鏡診治共識意見》中指出, 胃癌的預後與診治時機密切相關,
經過近十年學科的發展, 作為江蘇省消化內鏡診療中心, 目前在鼓樓醫院消化科胃癌早期診治率已經超過30%。 中華醫學會消化內鏡學會副主任委員、鼓樓消化科主任鄒曉平教授說, 由於大部分人並沒有將胃鏡的篩查作為常規體檢的意識, 都是感到不舒服, 有的甚至摸到了腫塊來才做胃鏡。 但事實上, 很多出現症狀的患者, 都已經到腫瘤的中晚期。
“50歲前無論是否有不舒服的, 都要進行一次消化道內鏡的檢查, 如果檢查一切正常, 可以3到5年再檢查一次;如果發現是‘高危人群’,
年輕胃癌病人, 多有腫瘤家族病史
臨床上, 年輕人胃癌患者越來越多, 鄒曉平教授說, 醫生們在惋惜的同時, 也想找到這部分年輕病人癌症早發的深層次原因。 於是, 鄒教授的團隊找到十幾名40歲以下的年輕胃癌病人, 對他們進行基因篩查和家族病史的跟蹤隨訪, 並和同一地區腫瘤相對晚發患者進行對照。 他們發現, 40歲以下腫瘤病人家族當中患癌的概率, 遠高於40歲以上患者家族。
“這說明消化道腫瘤的發生,
幽門螺桿菌根治須規範
醫學研究發現, 幽門螺桿菌感染是胃癌發生的重要危險因素。 很多人通過體檢發現幽門螺旋桿菌陽性後, 會產生很多疑問和認識誤區, 其中, 到底要不要治療, 是最讓人糾結的問題。
“目前全球專家的共識是, 對於幽門螺桿菌感染者應給予根除治療。 ”鄒曉平教授說, 但中國人群感染幽門螺桿菌的比率達到50%, 造成感染的人口基數非常之大。 所以國內的指南中, 只有感染者同時合併如慢性萎縮性胃炎、消化性潰瘍等病變, 或者有胃癌家族史等的胃癌高危人群,
專家強調, 根除幽門螺桿菌需要由醫生嚴格把握指征, 患者也要積極配合醫生按時、按量服藥。 目前推薦的“四聯療法”治療幽門螺桿菌, 需要每天分次服用多種藥物, 並且要堅持服用一段時間, 某些藥物也會導致一定的胃腸道反應, 所以治療的依從性很重要, 不要因為一點不適就隨意停藥。
柳輝豔 於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