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宜服用避孕藥的婦女
患有心血管病的婦女不宜服避孕藥。 據臨床觀察, 患有高血壓的婦女口服含有雌、孕激素的避孕藥一年後, 多數人收縮壓與舒張壓會上升。 又據有人統計在, 在30-39歲發生心肌梗塞的婦女中, 長期口服避孕藥比不服藥者多4倍。 研究發現, 避孕藥中的雌激素可使血中膽固醇和甘油三酯的濃度上升, 血小板的粘附性增高, 孕激素能降低血中高密度脂蛋白, 加速冠狀動脈粥樣硬化。 因此, 患有心血管病的婦女不宜服用避孕藥。 又因服避孕藥可致血液粘度增高, 易造成血栓, 患有脈管炎的婦女亦不宜服避孕藥。
患急慢性肝炎和腎炎的婦女不宜服用避孕藥。 口服避孕藥中含人工合成的雌激素和孕激素, 這種物質必須在肝內解毒代謝經腎臟排出, 如果服用者肝、腎功能不良, 藥物不能完全代謝排出, 就會在體內蓄積, 加重病情。
患糖尿病的婦女不宜服避孕藥。 患糖尿病的婦女服避孕藥後, 有些病人的血糖會升高, 這樣對控制糖尿病不利。 同時, 糖尿病婦女往往併發有主動脈、冠狀動脈、腦動脈及腎動脈不同程度的血管損害與病變, 如果長期服避孕藥, 會加劇心、腦、腎等臟器的損害。
患某些腫瘤的婦女不宜服避孕藥。 患有子宮肌瘤的婦女服避孕藥後, 可使肌瘤增大。 患有葡萄胎或惡性滋養葉細胞腫瘤經治療後, 在絨毛膜促性腺激素測定未達到5個國際單位/升以下,
患膽結石、膽囊炎的婦女以及身體過胖、有膽結石家族史的婦女, 要慎用口服避孕藥。 這是由於口服避孕藥能升高血漿中的膽固醇及其脂蛋白, 對於年齡較大、身體過胖的婦女, 有可能誘發膽石症和膽囊炎, 或有可能使原有膽石症膽囊炎的婦女加重病情。
研究還表明, 40歲以上的婦女內分泌系統逐漸發生改變, 口服避孕藥容易引起內分泌紊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