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孩子3歲前背詩詞反而會變笨
家長們都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在親朋好友面前, 孩子能流利地背誦一首唐詩, 被很多家長視為孩子智力高的體現。 事實上, 從兒童發展心理學角度看, 孩子在不感興趣的情況下, 盲目背誦, 意義甚微。

3歲前, 孩子以動作思維為主導, 通過眼前看到的情景來解決問題。 比如, 桌上放了一個蘋果, 孩子會通過拿凳子墊高, 拿棍子撥弄等動作來得到蘋果。 3歲後, 孩子通過形象思維解決問題。 同一個例子, 孩子可能會想到隔壁的房間有個凳子, 搬過來取蘋果。 “凳子”這個非眼前事物就是形象思維在他腦中的呈現。 上了小學一年級, 孩子漸漸向抽象邏輯思維發展, 開始用語言表達情境, 但在學習詩詞的時候, 他們的理解能力還未達到欣賞的水準。 因此, 在此之前教孩子背唐詩, 只不過是機械記憶, 意義不大。
詩詞屬語言表達, 與抽象邏輯思維相關。 孩子抽象邏輯思維能力發展的關鍵期是在小學四年級左右。
想像力與生俱來, 如果父母常有意無意向孩子傳達成人式思維, 用抽象概念和簡單重複來填充孩子, 他的想像力勢必受創傷。 因此, 過早開發智力, 如背詩、畫簡筆劃等, 會扼殺孩子的創造性, 影響他們對事物的感受力和表現力。 另外, 太早背誦詩詞, 還可能影響孩子右腦發育。 人的左腦區以語言、聽覺、嗅覺及抽象邏輯能力為主, 右腦區主管視覺、空間、方位、圖像及記憶。 當語言發展過度時, 佔用大量的時間和經歷,
因此, 對於3歲前的孩子, 要充分拓展想像力, 盡可能讓孩子接受豐富、生動、形象的刺激, 並為其創造一個開放和多元的活動和感知空間, 讓他們儘量多地接觸和認識客觀事物, 激發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主動思考, 盡情釋放他們的創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