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症性腸病,影響生長發育
近年來, 炎症性腸病(IBD)的兒童患者越來越多, 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消化內科部主任、中華消化病學會炎症性腸病學組組長胡品津教授提醒, 兒童炎症性腸病的症狀有腹痛、腹瀉、血便外, 但部分孩子症狀並不明顯。 無論哪種情況, 孩子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徵——生長發育遲緩。 他提醒, 如果孩子經常臍周痛, 且身高落後于同齡孩子, 則要當心是否為炎症性腸病, 規範而積極的治療是可以讓炎症性腸病患兒的生長發育追上同齡孩子。

14歲患兒身高只有1米
不久前, 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炎症性腸病診治中心接診了一名14歲女孩, 其身高卻不足1米, 也沒有來月經。 據家長介紹, 孩子有腹痛很長時間了, 但直到8歲時才被診斷為炎症性腸病, 在當地醫院一直接受激素治療, 這些年來, 孩子的身高再也沒長過。 感覺情況不對, 家長才想到帶孩子來廣州大醫院看看。
胡品津教授說, 像這樣的孩子在炎症性腸病門診並不鮮見, 許多孩子都是發現得晚, 生長發育已受到了影響, 好不容易得到了診斷, 但由於治療不規範, 患兒的生長發育受限, 仍然會落後于其他孩子。
兒童患病可能症狀不明顯
胡品津介紹, 炎症性腸病的發生機制至今尚不明確, 可能與遺傳、環境因素相關。 需要注意的是, 兒童患病的表現並沒有成人典型, 有些缺乏典型臨床症狀, 如腹痛、腹瀉及其他炎症表現;有些則僅有孤立症狀, 如有慢性腹痛。 但患兒有一個共同特點——都伴有生長遲緩。 在發病初期, 生長遲緩也可能是臨床上唯一的表現。
身高的影響因素包括遺傳、營養、生長激素的分泌、疾病、藥物作用、運動、睡眠、心理狀況等多個方面。
治療方案比成人有更多選擇
炎症性腸病有“綠色癌症”之說, 一旦患病則不能根治。 幸運的是, 通過規範的治療可最大限度讓患兒生長發育不落後于其他孩子, 將來也可以正常地工作生活、結婚生子。
胡品津介紹說, 和成人一樣, 兒童患者在治療時也可能用到糖皮質激素。 糖皮質激素在發作期誘導緩解病情方面發揮很大作用, 一般情況下激素治療只使用幾個月。 一旦病情得到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