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講述不同症狀的口腔潰瘍治療方法
文章導讀
神曲12克,
枳殼10克,
葛根15克,
白術10克,
代赭石20克,
旋覆花(包煎)10克,
水煎服,
每日1劑。
口腔潰瘍的種類非常多, 根據不同的症狀, 其口腔潰瘍的治療方法也不同;口腔潰瘍屬於中醫“口瘡”、“口糜”範疇;中醫認為:口瘡雖生於口, 但與內臟有密切關係;以下是中醫治療不同症狀的口腔潰瘍, 所用到的藥方, 功效顯著, 趕緊收藏吧。
一、外感時毒型口瘡
症狀:多發於外感後1~2天, 伴有外感症狀。 初起口腔黏膜局部充血、紅腫, 微痛, 舌尖或唇內出現栗粒樣小紅點或小皰疹, 12小時內皰疹潰破, 呈表淺潰瘍, 邊界清楚。
治療方法:宜清熱解毒, 健脾化濕。 方藥:銀花18克, 連翹15克, 藿香12克, 木香10克, 佩蘭10克, 茯苓12克,
二、脾胃積熱型
症狀:見口舌多處糜爛生瘡, 瘡面紅腫, 灼熱疼痛, 甚則口臭牙齦腫痛, 伴口渴多飲, 尿黃便秘, 舌紅苔黃, 脈滑數。
治療方法:宜清熱瀉火, 蕩滌胃熱。 方藥:山梔12克, 黃芩12克, 連翹12克, 大黃10克, 芒硝3克, 薄荷8克, 黃連10克, 竹葉10克, 甘草8克, 水煎服, 每日1劑。
三、脾腎陽虛型
症狀:見口舌生瘡, 潰瘍面色白, 周圍不紅, 數量少, 久治不愈, 伴四肢不溫, 口幹喜熱飲, 腰背酸痛, 尿頻清長, 大便溏, 舌淡苔白膩, 脈沉弱。
治療方法:宜溫補脾腎, 引火歸源。 方藥:制附片15克(先煎30分鐘), 肉桂3克, 熟地20克, 山茱萸12克, 山藥30克, 丹皮10克, 茯苓12克, 澤瀉10克, 蒼術10克, 水煎服, 每日1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