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劑

羊紅膻的功效與作用

【出處】始載於《陝北草藥》。

【拼音名】Yánɡ Hónɡ Shān

【英文名】all-grass of Thellung Pimpinella

【別名】羊洪膻、六月寒

【來源】

藥材基源:為傘形科植物缺刻葉茴芹的根或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Pimpinella thllugiana Wolff

採收和儲藏:夏、秋季採收、除運河泥土、洗淨、本幹。

【性味】味甘;辛;性溫

【功能主治】健脾益氣;養心安神;止咳祛痰。 主克山病;心改建;氣短;咳喘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 3-9g。

【附方】治潛在型及慢性克山病、羊紅膻根、細葉馬先蒿各3錢, 水煎服。 每日1劑, 分2次服。 3一5天為一個療程, 休息15一20天再進行第二個療程。 (或用羊紅膻全草1兩, 黃精5錢, 水煎, 1日分2次服亦可)。 治氣管炎:羊洪膻根3錢, 或全草5錢, 水煎服。

陝西民諺家在羊洪膻, 騾馬拴滿圈。 當地多用此品治療家畜的勞傷、乏瘦, 每收良效。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