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疾病

焦慮症會使人消瘦嗎

焦慮症是一種非常常見的精神疾病, 患有焦慮症的患者的表現和常人是有很多不同的, 非常容易就能看出來。 首先, 患有焦慮症的患者經常會感覺到情緒比較低沉, 心情鬱悶煩躁, 不知道應該幹什麼。 其次, 患有焦慮症的患者還常常都會有坐立不安的現象, 無法認真完成某一件事情。 那麼, 焦慮症會使人不斷消瘦嗎?

什麼是焦慮症?

焦慮症, 又叫焦慮性神經症, 是精神症類疾病中最常見的一種, 以焦慮情緒體驗為主要特徵。

﹥區分

眾所周知, 焦慮是人類最常見的情緒之一, 它分為正常性焦慮和病理性焦慮。 正常的焦慮每個人都會有, 它能在一定程度幫助你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 起積極作用。

但病理性的焦慮就不同了, 除了不會產生明確的行動去解決問題外, 它還會關注一些不大可能發生的事情。 所以, 如果焦慮嚴重程度與客觀事實或處境明顯不符,

或持續時間過長, 則可能為病理性焦慮, 也就是焦慮症。

﹥分類

焦慮症可分為慢性焦慮(廣泛性焦慮)和急性焦慮(驚恐發作):

▲慢性焦慮

是一種自己不能控制的, 沒有明確物件或內容的恐懼。 覺得有某種實際不存在的威脅將至, 而緊張不安、提心吊膽樣的痛苦體驗。 還伴有胸悶、心慌、呼吸加快、面色蒼白、出汗、尿頻、尿急等植物神經功能亢進症狀。

▲急性焦慮

是一種以反復的驚恐發作, 為主要原發症狀的神經症。 突然出現強烈恐懼, 猶如“大難臨頭”或“死亡將至”、“失去自控能力”的體驗, 伴劇烈心跳, 胸痛, 咽喉部有阻塞感和窒息感, 頭暈, 全身發麻和針刺感, 呼吸快而淺等。

﹥表現:

▲主觀上

心情很焦慮, 以及沒有明確物件和具體內容的恐懼。 整個人都惶恐不安、提心吊膽, 總覺得馬上大難臨頭。 雖然實際上也知道並不存在真正的危險, 但依據無法控制自己的不安。

▲客觀上

運動性不安, 患者可出現肌肉緊張、頭脹頭緊、脖子僵硬不適、四肢腰酸背痛, 嚴重者坐立不安, 不時有小動作,

搓手搔首, 或來後走動、不能靜坐。

自主神經功能紊亂, 如口幹、出汗、心悸、呼吸急促、胸部發悶、食欲不振、便秘、腹瀉、腹脹、尿頻尿急等。

得了焦慮症怎麼辦?

如果發現自己有上述提到的的表現, 並且懷疑自己可能患了焦慮症, 那麼建議到精神科門診就診, 進行診斷篩查, 及早診治。

目前對於焦慮症的治療住要有兩方面, 即藥物治療和心理治療:

﹥藥物治療

臨床上常用抗焦慮藥, 它們主要作用於中樞精神系統的邊緣系統、丘腦、杏仁核等部位, 能明顯改善情緒、對抗焦慮等。 但是此類藥物大多有較強的毒副作用和成癮性, 一定要在醫師的指導下服用。

﹥心理治療

在心理醫師的指導下, 認識到焦慮症產生的原因和背景, 學會轉移或化解精神壓力。

另外, 經常與親人和朋友進行思想交流, 也能在很大程度上減輕精神負擔和焦慮。

焦慮症和抑鬱症一樣嗎?

近些年, 抑鬱症逐漸走進了人們的視野, 並且被越來越多地人關注。 因此在聽到“焦慮症”後, 不少人可能都想問, 這兩種病一樣嗎?

雖然抑鬱症和焦慮症都伴有明顯的神經功能障礙, 而且有一些共同的症狀, 比如急躁、緊張、失眠、情緒波動、身體各種不適感等, 但這種病還是不一樣的, 具體的區隔有以下幾點:

1.突出表現

焦慮症以無故緊張不安、擔心、害怕為突出表現。 而抑鬱症以情緒低落為突出表現。

2.指向

焦慮症更主要是對存在的或者是將要發生的事情的超限的緊張不安甚至是恐懼;而抑鬱症則是對存在的或者是將要發生的事情的超限的精神抑制狀態。

3.發病年齡

焦慮症的首發年齡一般在35歲以上, 多發生於老年人;而抑鬱症在所有年齡群都有發生。

4.其它

△焦慮症患者沒有自殺念頭, 儘管害怕, 但是還不是以死來逃避, 而抑鬱症患者往往有自殺念頭, 甚至自殺行為。

△抑鬱症患者對家屬、朋友表現冷淡,對以往愛好興趣喪失,而焦慮者保持正常。

△焦慮症患者的失眠是入睡困難,而抑鬱症患者的失眠是早醒。

△焦慮症患者害怕突然發生的社交接觸等,害怕去公共場合,而抑鬱症患者是心情低落,不願意與人接觸,但不害怕突然發生的人際接觸。

另外,焦慮症經常與抑鬱症合併存在,臨床統計,80%以上抑鬱症患者有焦慮症狀。而且在臨床診斷中,如果既有抑鬱症症狀又有焦慮症症狀時,不論其焦慮症狀多重,都當診斷為抑鬱症。

甚至自殺行為。

△抑鬱症患者對家屬、朋友表現冷淡,對以往愛好興趣喪失,而焦慮者保持正常。

△焦慮症患者的失眠是入睡困難,而抑鬱症患者的失眠是早醒。

△焦慮症患者害怕突然發生的社交接觸等,害怕去公共場合,而抑鬱症患者是心情低落,不願意與人接觸,但不害怕突然發生的人際接觸。

另外,焦慮症經常與抑鬱症合併存在,臨床統計,80%以上抑鬱症患者有焦慮症狀。而且在臨床診斷中,如果既有抑鬱症症狀又有焦慮症症狀時,不論其焦慮症狀多重,都當診斷為抑鬱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