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訊

原來能夠防癌的“五功”竟是它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生活方式的改變, 癌症已經成為了我們人類的死因之冠。 癌症的類型多樣, 而我們每個人都有患癌的可能, 那麼應該怎麼預防癌症呢?有哪些方法可以降低患癌風險呢?防癌偏方有哪些呢?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蔬果彩虹579

均衡的飲食結構應該是“寶塔式”, 塔基是蔬菜水果, 塔身是糧食, 塔尖是肉禽魚類食品。 多項研究證實, 足量的蔬果纖維, 可預防大腸癌, 能減少腎癌、乳腺癌、食道癌等多種癌症的發生率。

自2004年以來, 癌症基金會宣導大家根據不同的年齡、性別, 吃不同份數和顏色的蔬果,

即“蔬果彩虹579”, 具體指的是:小於12歲以下的兒童, 每天儘量吃夠5份蔬果(包括3份蔬菜, 2份水果);12歲以上的女性每天儘量吃夠7份蔬果(包括4份蔬菜, 3份水果);12歲以上的男性每天儘量吃夠9份蔬果(包括5份蔬菜, 4份水果)。 一般來說, 一份蔬果相當於一個飯碗(碗口直徑11釐米, 碗深5釐米)裝八分滿, 或者一個拳頭大小的量。

要想達到癌症基金會的推薦量有一定難度, 不妨把“拳頭”大小改為“雞蛋”大小。 世界衛生組織的蔬果推薦量是每天500克左右, 種類最好在5種以上, 每週肉類的攝入量別超過500克。 此外, 吃蔬果還應“好色”, 有意識地讓餐桌顏色如彩虹般絢麗。 深色蔬果如紅色的辣椒、番茄、櫻桃, 紫色的甘藍、茄子、葡萄, 綠色的花椰菜、菠菜、奇異果等,

都具有更強的防癌效果, 可適量多吃。

規律運動1357

美國研究顯示, 經常鍛煉的人患肺癌風險可降低68%, 患結直腸癌風險直降38%, 只要每天堅持30分鐘以上運動, 患癌風險就能有效降低。 規律的有氧運動能起到更好的防癌效果, 建議堅持“1357”原則:1是指每天最好運動一次, 3是連續運動時間不少於30分鐘, 5是指如果不能保證天天運動, 應爭取一周運動5次, 7指的是運動的目標心率約等於170減去年齡。 運動強度以雖感到有些心慌氣短, 但能說一句完整的話為宜, 上氣不接下氣則有些運動過量了。

當然, 運動要因人、因年齡、因自己的身體狀況而異。 對中老年人, 我最推薦的運動是走路。 現在走路鍛煉的人很多, 但據我觀察, 真正將走路的健身效果發揮至最大的人並不多。 走路時, 一定要做到“三動”, 即腿動、手動、嘴動。 腿動即挺胸抬頭大步走;手動指的是走路時, 手也別閑著, 要時而兩臂揮起, 時而用手指抓手心, 既有利於局部按摩, 又能起到刺激內臟功能的作用;嘴動是邊走邊輕輕地哼歌, 能讓你的心情更加愉悅,

心情好了, 機體的免疫力也能提高。 如果偶爾沒條件走路, 在家做家務、遛狗等也可以起到一定的運動效果, 總之要多動。

遠離煙酒4921

煙酒都是打開癌症“大門”的推手。 每天吸煙20支以上的人, 患癌風險比不吸煙者高出若干倍, 且女性比男性患癌風險更大。 吸煙不僅與肺癌有關, 研究發現, 它還會讓你更易得胃癌、結直腸癌、宮頸癌、乳腺癌等癌症。 而大量飲酒會極大地增加口腔癌、食管癌、胃癌等風險。 人人都知道煙酒有害, 卻往往抱著僥倖心理, 當你勸他戒煙限酒時, 他常說:“誰誰吸煙喝酒幾十年還不是很長壽?”其實, 這些只是個案, 可能是他們遺傳基因或解毒能力較好。 但如果你攜帶癌症易感基因, 還經常飲酒、吸煙,

那麼患癌風險就會增加若干倍。 對待煙酒, 僥倖心理要不得, 趕緊行動最關鍵, 哪怕晚了點也能受益。 行動綱領是“4921”, 其中“49”是指吸煙者在40歲時戒煙, 至少能挽回9年壽命;50歲時戒煙可挽回6年壽命;60歲能挽回3年的壽命。 “21”則是指喝酒要適量, 男性每天喝酒最好別超過20克, 女性最好少於10克, 且要喝酒精含量不超過15%的低度酒。

體重盯住8580

體質指數(BMI)等於體重(公斤)除以身高(米)的平方, 如果BMI超過24為超重, 超過30是肥胖。 英國研究人員對524萬人進行了長達7年半的追蹤調查後發現, 體質指數與子宮癌、甲狀腺癌、腎癌、膽囊癌等17種癌症都有統計學上的顯著相關性。 體質指數每增加1個單位, 英國每年就會新增3790名腫瘤患者。

體重盯住“8580”, 指男性腰圍要控制在85釐米以內,

女性腰圍不應超過80釐米, 否則就不是標準體重了。 減肥是場持久戰, 不能光想著走捷徑, 除了少吃多動, 減少脂肪、糖分和鹽的攝入外, 還要避免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發胖因素, 如臥室燈光太亮會讓你吃得更多, 邊看電視邊吃飯更易發胖等。 此外, 掌握一些飲食技巧也能減少攝入, 比如細嚼慢嚥更易產生飽腹感, 每口飯菜嚼15~20下, 先喝湯再吃菜等。

定期篩查1540

“我身體很好, 上次查過沒什麼問題, 不用定期查”、“單位出錢我就查, 要我自己出錢就算了”……對汽車, 我們不忘年年檢修;對房子, 住個五六年也不忘粉刷, 唯獨對我們這台使用了好幾十年的“人體機器”, 很多人要麼嫌麻煩, 要麼怕花錢, 不重視定期體檢。 其實, 對健康的投資是我們生活中最小的投資,卻是最重要的投資。以宮頸癌為例,資料表明,通過篩查可將女性宮頸癌的死亡率降低80%。

臨床中,我碰到過很多家族性腫瘤聚集的病例,這種家庭悲劇令人遺憾。“1540”中的“15”針對的便是有腫瘤遺傳家族史的人,指的是除了一般體檢外,一定要在比直系親屬的患癌年齡早15~20年時去腫瘤專科醫院或科室做專業的防癌體檢(比如直系親屬55歲查出癌症,那麼35~40歲你就應啟動防癌體檢)。“40”則是指40歲以上人群,患癌風險明顯加大,需要更加重視癌症的定期篩查。

有資料顯示,45歲以上的人占整個患癌人群的30%以上。40歲以上、有吸煙史、工礦職工、長期接觸放射性物質的人是肺癌高危人群,應每半年~1年做次肺癌篩查。50歲後,有結、直腸息肉,腹瀉、便秘、便血病史的病人,最好做腸鏡篩查或CT檢查結腸病變,男性還應增加前列腺特異抗原檢查。

不能更簡單的防癌方法

如果你習慣看健康新聞,那今天你有沒有看到癌症相關的?防癌、致癌類的各種消息會在生活的各個角落冒出來,到底哪些是真的,哪些真的是誤區?雖然謠傳有很多種,但真相往往只有一個。

誤區1.癌症主要是因為遺傳

事實上,遺傳只是癌症發生的因素之一,環境污染、不良生活和飲食習慣、過度壓力等,都和癌症的發生密切相關。有些癌症遺傳風險較高,需要注意篩查,比如母親患有乳腺癌,女兒患乳腺癌的風險為一般人的2~3倍。但有些癌症的遺傳風險很小,比如結直腸癌患者中,僅有5%左右和遺傳相關。研究證實,與基因相比,吸煙、酗酒、熬夜等不良生活習慣,空氣污染、化學與農藥殘留等環境污染,對身體的傷害更重。

誤區2:吃素不易患癌

研究表明,經常吃大魚大肉的人患癌風險的確更高,而素食者天天吃果蔬,膳食纖維攝取充足,患大腸癌風險比正常人低。然而,長期吃素可能造成營養失衡。奧地利研究發現,素食者可能因動物性脂肪攝取太少而增加患癌風險,是愛吃肉的人的2~2.5倍。想要防癌,均衡飲食特別重要,一定不要偏食或挑食,儘量以天然食材為主,加工品以每週1~2次為限,且每天吃5份不同顏色的蔬果。

誤區3:吃有機食物可防癌

一項長達9年的研究表明,長期攝取有機食品的女性,患癌風險與從不吃有機食品的女性沒有差異。想要吃得健康,需要做到飲食多樣化,多吃當地應季食物,每天吃一點堅果。

誤區4:吃某類食物可防癌

西蘭花、大蒜、綠茶……有無數種食物被人們寄予了防癌厚望。多吃水果蔬菜、豐富果蔬種類都對健康大有裨益,一些食物確實比另一些要健康,但指望吃特定某種蔬菜能防癌是沒有意義的。人體非常複雜,癌症也是,號稱單一的某種食物就能影響癌症發病率實在是想得太簡單了。

誤區5:癌症晚期就沒救了

即使癌症發生轉移,嚴重程度也不一樣,不可一概而論。隨著醫學的進步,部分癌症即使發現時已是晚期,仍可治癒,比如淋巴瘤和睾丸癌的治療效果就不錯。隨著靶向治療藥物不斷突破,即使晚期肺癌、乳腺癌等也能得到較好控制,存活期可延長幾個月,甚至幾年。只要遵醫囑進行治療,有希望長時間“帶瘤生存”。

防癌最簡單辦法

專家指出,防癌最簡單方法是多吃果蔬,可減少20%患癌幾率,並建議民眾每日至少吃5份蔬果(1份約85克)、減少動物性脂肪攝入、保持標準體重、每天至少運動30分鐘、戒煙限酒。與其相信各種真假莫辯各種消息,不如先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已知的癌症危險因素,再加上定期篩檢,遠離癌症並不難。

11種不要錢的防癌“偏方”

我們每個人身上都有一種“原癌基因”,當這種原癌基因被啟動,我們就患上了癌症,所以說我們每個人都可能患上癌症。

但是,癌症是可以預防的,不要覺得預防疾病就要花錢,推薦11種不花錢的防癌“偏方”。

每天喝6杯水

世界上最權威的醫學雜誌之一研究表明,每天喝6杯水(每杯240克)的男性,患膀胱癌風險將減少一半,女性患結腸癌風險將降低45%。40歲以上的人最好每隔兩三年查一下腸鏡,如果有息肉,早點發現能減少其癌變幾率。

喝豆漿可防“女性癌”

專家指出,常喝豆漿的女性患乳腺癌風險大大降低。這是因為豆漿中有一種很像雌激素的物質,叫“大豆異黃酮”。它對所有和雌激素有關的癌症都有預防作用,比如乳腺癌、子宮內膜癌、宮頸癌和前列腺癌。

吃肉時喝杯紅酒

用來釀造紅酒的葡萄皮中,含有一種物質叫白藜蘆醇,對消化道癌症有一定預防作用。另外,美國癌症研究協會對豬肉、牛肉、羊肉等紅肉的推薦食用量是每週500克左右,吃得過多,就會增加患結腸癌的風險。

每天四杯綠茶

愛喝茶的日本人曾花費9年的時間做過一項調查,發現每天只要喝四五杯茶,就能將癌症風險降低40%。烏龍茶、綠茶、紅茶對口腔癌、肺癌、食道癌、肝癌等都有不錯的預防作用。

最少開窗半小時

很少有人知道,裝修污染除了甲醛外,還有一種很強的致癌氣體―――氡及其子體。它一般藏在花崗岩、水泥、瓷磚裡,沿著這些地方的裂隙擴散到室內,通過呼吸道進入人體誘發肺癌。其實,只要每天開窗半個小時,氡的濃度就可以降低到與室外相同。

用幹毛巾擦背

日本曾掀起過一股用幹毛巾擦背的熱潮。日本專家研究指出,這可以起到防癌作用,因為摩擦受熱會啟動背部皮下肌肉組織裡一種細胞,能起到吞蝕並破壞癌細胞的作用。

一口飯嚼30次

有調查證明,吃飯老是囫圇吞棗的人,患胃癌的幾率比較高。而多咀嚼可以減少食物對消化道的負擔,降低患胃腸道癌症風險。唾液有很強的“滅毒”作用,能讓導致肝癌的罪魁禍首黃麴黴素的毒性,在30秒內幾乎完全消失。

就著蔥蒜來吃飯

研究表明,多吃大蒜的人得胃癌的風險會降低60%。大蒜只有被碾碎和氧氣充分結合後才會產生蒜素,而且非常不穩定,一旦遇熱很快會失去作用。因此最好將大蒜碾碎生吃,或剁成蒜泥放在涼拌菜中。

曬15分鐘太陽

在最便宜的防癌處方裡,曬太陽算是做到了極致,不用任何花費,就能通過增加人體維生素D的含量起到防癌作用。維D不足會增加患乳腺癌、結腸癌、前列腺癌、卵巢癌及胃癌的風險。為避免暴曬增加皮膚癌風險,每天只要曬15分鐘太陽就足夠了。

每天走路1小時

美國一雜誌曾告訴大家,每天飯後散步30分鐘,或者每週散步四小時,能使患胰腺癌的風險減少一半。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針對7萬人的長期研究也發現,每天只要走路一小時,就可以降低一半患大腸癌的幾率。

睡夠7小時

專家調查發現,每晚睡眠時間少於7小時的女性,患乳腺癌的幾率高47%。這是因為睡眠中會產生一種褪黑激素,它能減緩女性體內雌激素的產生,從而起到抑制乳腺癌的目的。

結語:通過上面的介紹,想必大家都瞭解到了防癌的方法也是有很多的,但是總的來講,我們想要預防癌症就需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這樣可以幫助我們更有效的防癌。希望小編的介紹對大家有所幫助。 對健康的投資是我們生活中最小的投資,卻是最重要的投資。以宮頸癌為例,資料表明,通過篩查可將女性宮頸癌的死亡率降低80%。

臨床中,我碰到過很多家族性腫瘤聚集的病例,這種家庭悲劇令人遺憾。“1540”中的“15”針對的便是有腫瘤遺傳家族史的人,指的是除了一般體檢外,一定要在比直系親屬的患癌年齡早15~20年時去腫瘤專科醫院或科室做專業的防癌體檢(比如直系親屬55歲查出癌症,那麼35~40歲你就應啟動防癌體檢)。“40”則是指40歲以上人群,患癌風險明顯加大,需要更加重視癌症的定期篩查。

有資料顯示,45歲以上的人占整個患癌人群的30%以上。40歲以上、有吸煙史、工礦職工、長期接觸放射性物質的人是肺癌高危人群,應每半年~1年做次肺癌篩查。50歲後,有結、直腸息肉,腹瀉、便秘、便血病史的病人,最好做腸鏡篩查或CT檢查結腸病變,男性還應增加前列腺特異抗原檢查。

不能更簡單的防癌方法

如果你習慣看健康新聞,那今天你有沒有看到癌症相關的?防癌、致癌類的各種消息會在生活的各個角落冒出來,到底哪些是真的,哪些真的是誤區?雖然謠傳有很多種,但真相往往只有一個。

誤區1.癌症主要是因為遺傳

事實上,遺傳只是癌症發生的因素之一,環境污染、不良生活和飲食習慣、過度壓力等,都和癌症的發生密切相關。有些癌症遺傳風險較高,需要注意篩查,比如母親患有乳腺癌,女兒患乳腺癌的風險為一般人的2~3倍。但有些癌症的遺傳風險很小,比如結直腸癌患者中,僅有5%左右和遺傳相關。研究證實,與基因相比,吸煙、酗酒、熬夜等不良生活習慣,空氣污染、化學與農藥殘留等環境污染,對身體的傷害更重。

誤區2:吃素不易患癌

研究表明,經常吃大魚大肉的人患癌風險的確更高,而素食者天天吃果蔬,膳食纖維攝取充足,患大腸癌風險比正常人低。然而,長期吃素可能造成營養失衡。奧地利研究發現,素食者可能因動物性脂肪攝取太少而增加患癌風險,是愛吃肉的人的2~2.5倍。想要防癌,均衡飲食特別重要,一定不要偏食或挑食,儘量以天然食材為主,加工品以每週1~2次為限,且每天吃5份不同顏色的蔬果。

誤區3:吃有機食物可防癌

一項長達9年的研究表明,長期攝取有機食品的女性,患癌風險與從不吃有機食品的女性沒有差異。想要吃得健康,需要做到飲食多樣化,多吃當地應季食物,每天吃一點堅果。

誤區4:吃某類食物可防癌

西蘭花、大蒜、綠茶……有無數種食物被人們寄予了防癌厚望。多吃水果蔬菜、豐富果蔬種類都對健康大有裨益,一些食物確實比另一些要健康,但指望吃特定某種蔬菜能防癌是沒有意義的。人體非常複雜,癌症也是,號稱單一的某種食物就能影響癌症發病率實在是想得太簡單了。

誤區5:癌症晚期就沒救了

即使癌症發生轉移,嚴重程度也不一樣,不可一概而論。隨著醫學的進步,部分癌症即使發現時已是晚期,仍可治癒,比如淋巴瘤和睾丸癌的治療效果就不錯。隨著靶向治療藥物不斷突破,即使晚期肺癌、乳腺癌等也能得到較好控制,存活期可延長幾個月,甚至幾年。只要遵醫囑進行治療,有希望長時間“帶瘤生存”。

防癌最簡單辦法

專家指出,防癌最簡單方法是多吃果蔬,可減少20%患癌幾率,並建議民眾每日至少吃5份蔬果(1份約85克)、減少動物性脂肪攝入、保持標準體重、每天至少運動30分鐘、戒煙限酒。與其相信各種真假莫辯各種消息,不如先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已知的癌症危險因素,再加上定期篩檢,遠離癌症並不難。

11種不要錢的防癌“偏方”

我們每個人身上都有一種“原癌基因”,當這種原癌基因被啟動,我們就患上了癌症,所以說我們每個人都可能患上癌症。

但是,癌症是可以預防的,不要覺得預防疾病就要花錢,推薦11種不花錢的防癌“偏方”。

每天喝6杯水

世界上最權威的醫學雜誌之一研究表明,每天喝6杯水(每杯240克)的男性,患膀胱癌風險將減少一半,女性患結腸癌風險將降低45%。40歲以上的人最好每隔兩三年查一下腸鏡,如果有息肉,早點發現能減少其癌變幾率。

喝豆漿可防“女性癌”

專家指出,常喝豆漿的女性患乳腺癌風險大大降低。這是因為豆漿中有一種很像雌激素的物質,叫“大豆異黃酮”。它對所有和雌激素有關的癌症都有預防作用,比如乳腺癌、子宮內膜癌、宮頸癌和前列腺癌。

吃肉時喝杯紅酒

用來釀造紅酒的葡萄皮中,含有一種物質叫白藜蘆醇,對消化道癌症有一定預防作用。另外,美國癌症研究協會對豬肉、牛肉、羊肉等紅肉的推薦食用量是每週500克左右,吃得過多,就會增加患結腸癌的風險。

每天四杯綠茶

愛喝茶的日本人曾花費9年的時間做過一項調查,發現每天只要喝四五杯茶,就能將癌症風險降低40%。烏龍茶、綠茶、紅茶對口腔癌、肺癌、食道癌、肝癌等都有不錯的預防作用。

最少開窗半小時

很少有人知道,裝修污染除了甲醛外,還有一種很強的致癌氣體―――氡及其子體。它一般藏在花崗岩、水泥、瓷磚裡,沿著這些地方的裂隙擴散到室內,通過呼吸道進入人體誘發肺癌。其實,只要每天開窗半個小時,氡的濃度就可以降低到與室外相同。

用幹毛巾擦背

日本曾掀起過一股用幹毛巾擦背的熱潮。日本專家研究指出,這可以起到防癌作用,因為摩擦受熱會啟動背部皮下肌肉組織裡一種細胞,能起到吞蝕並破壞癌細胞的作用。

一口飯嚼30次

有調查證明,吃飯老是囫圇吞棗的人,患胃癌的幾率比較高。而多咀嚼可以減少食物對消化道的負擔,降低患胃腸道癌症風險。唾液有很強的“滅毒”作用,能讓導致肝癌的罪魁禍首黃麴黴素的毒性,在30秒內幾乎完全消失。

就著蔥蒜來吃飯

研究表明,多吃大蒜的人得胃癌的風險會降低60%。大蒜只有被碾碎和氧氣充分結合後才會產生蒜素,而且非常不穩定,一旦遇熱很快會失去作用。因此最好將大蒜碾碎生吃,或剁成蒜泥放在涼拌菜中。

曬15分鐘太陽

在最便宜的防癌處方裡,曬太陽算是做到了極致,不用任何花費,就能通過增加人體維生素D的含量起到防癌作用。維D不足會增加患乳腺癌、結腸癌、前列腺癌、卵巢癌及胃癌的風險。為避免暴曬增加皮膚癌風險,每天只要曬15分鐘太陽就足夠了。

每天走路1小時

美國一雜誌曾告訴大家,每天飯後散步30分鐘,或者每週散步四小時,能使患胰腺癌的風險減少一半。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針對7萬人的長期研究也發現,每天只要走路一小時,就可以降低一半患大腸癌的幾率。

睡夠7小時

專家調查發現,每晚睡眠時間少於7小時的女性,患乳腺癌的幾率高47%。這是因為睡眠中會產生一種褪黑激素,它能減緩女性體內雌激素的產生,從而起到抑制乳腺癌的目的。

結語:通過上面的介紹,想必大家都瞭解到了防癌的方法也是有很多的,但是總的來講,我們想要預防癌症就需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這樣可以幫助我們更有效的防癌。希望小編的介紹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