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百科

中醫四診——問診

我們都看過中醫, 但是對中醫四診又瞭解多少呢?簡單介紹下聞診, 名醫張仲景曾編有十問歌:

“一問寒熱二問汗, 三問頭身四問便,  五問飲食六問胸, 七聾八謁俱當辨,

九問舊病十問因, 再兼眼藥三機變, 婦女尤必問經期, 遲速閉崩皆可見,

再添片語告兒科, 天花麻疹全占驗。 ”

問寒熱

寒熱的產生, 主要決定於病邪的性質和機體的陰陽盛衰, 是機體正邪相交的表現。

但寒不熱:病人感覺寒冷, 而不發熱。 屬於陽氣不足的虛寒證。

但熱不寒:病人發熱, 不感覺冷或反而怕熱, 為裡熱症。 若高熱伴見口渴喜冷飲, 出汗、大便秘結為實熱證。 若午後低熱, 伴有手足心發熱, 夜間出汗, 兩顴發紅者為裡虛熱證。

惡寒發熱:病人自覺怕冷而體溫升高。 表示外感病的初起。

寒熱往來:寒與熱交替出現。 寒熱往來定時者, 為瘧疾。 寒熱往來不定時者, 伴兩脅脹痛、口苦為肝膽病。

問汗

汗出與陽氣盛衰、津液盈虧相關。

無汗:外感病寒邪, 發熱、怕寒、頭痛無汗者為表實證。

出汗:外感風邪, 發熱、怕風汗出者, 為表虛證。

#p#副標題#e#

自汗:白天稍活動即出汗, 常伴疲勞乏力、氣短畏寒, 陽氣虛損所致, 多為內傷病。

盜汗:指夜間睡著後出汗, 伴有發熱、顴紅、心煩、失眠多夢、口乾舌燥, 為陰虛內熱所致, 為內傷病。

問疼痛

詢問疼痛的部位、性質、程度以觀察病情。

頭痛:突然頭痛, 痛無休止、伴有怕寒發熱, 多為外感實證。 頭痛時發時止, 有脹痛勞累後加重, 或伴有眩暈者, 多為內傷虛症。

胸痛:肺熱之胸痛以一側為多, 發熱咳嗽、痰黃而稠;胸痹證之胸前心區有重壓感, 或刺痛, 反復發作, 伴有心悸氣短;

肝膽病疼痛表現為兩脅脹痛不適;

胃病疼痛表現為胃脘脹滿疼痛,

伴有噯氣吐酸水。

問睡眠

失眠:入睡難或睡中易醒, 醒後難以入睡或易驚醒, 或徹夜不眠。 多為陰血不足, 心失所養。 常伴有心悸、多夢、耳鳴、潮熱等症。 如痰火食積內憂失眠, 常伴有面紅、氣短、口渴、胃部不適等症。

嗜睡:睡意很濃, 經常不由自主地入睡。 若年高體虛者多屬心腎陽虛;肥胖者多伴有腹脹、痰多, 為脾虛濕盛, 清陽不升所致。

問飲食口味

包括瞭解飲水多少, 喜冷喜熱, 食欲與食量, 口中異常味覺等方面。

口渴多飲:口渴多飲多為津液已傷, 多見於熱證、燥證, 或汗、吐、下利太過。 如渴喜冷飲, 是裡熱傷津。 尿多身瘦為糖尿病。

口不渴與渴不多飲:口不渴, 不欲飲水多屬寒證。 口渴喜飲, 飲水即吐多屬水濕內停於胃。

口渴不多飲, 且喜熱飲多屬濕證或虛寒證, 且喜冷飲者為屬濕熱證。

不欲進食與厭食:不想進食或食之無味, 食欲低下, 為不欲進食。 如新病多為傷食或外感發熱。 久病不欲食則是脾胃虛弱。 若厭惡食物, 多見於食滯內停, 或肝脾濕熱。

#p#副標題#e#

多食與偏食:多食易饑, 多因胃火盛, 胃熱則消穀。 若久病之人, 本不能食, 突然暴食多為脾胃之氣將絕的徵象。 偏食生米、泥土異物等是蟲積。

口味:口苦為肝膽有熱, 口酸有腐味為胃腸積滯, 口臭為胃火盛, 口淡為胃有濕、或虛證, 口甜為脾有濕熱, 口鹹為腎虛。

問二便

瞭解大、小便的性狀、顏色、氣味、時間、量的多少及排便次數, 排便、排尿感覺等。

便次異常:排便困難, 多日不便, 稱為便秘。 熱盛傷津者為熱秘,

陰寒內結者為冷秘, 氣機阻滯者為氣秘, 氣虛無力為虛秘。 大便不成形或呈水樣, 便次增多為泄瀉。 大便稀薄不成形為溏泄, 多為脾失健運。 腹痛泄瀉在黎明者為五更泄, 多為腎陽虛。 腹痛泄瀉, 瀉後痛減為傷食泄瀉。

便質異常:排便時肛門有灼熱感、下墮感為脾虛氣陷。 排便不爽為肝鬱。 便泄不爽有未消化食物, 瀉後腹痛減多為傷食。 若便黃粘滯不爽多為濕熱結於大腸。 腹痛窘迫, 時時欲瀉多因濕熱內阻, 腸道氣滯所致, 是痢疾病的症狀。 大便不能自控, 多因腎陽虛衰。

尿量異常:尿量增多為虛寒。 尿量減少由於熱盛、汗多傷津, 或因吐瀉損傷津液所致。

尿次異常:小便次數增多, 尿短赤急迫而數, 多為濕熱。 久病尿清長而頻數、夜間尿次增多,

屬腎陽虛。 小便不暢, 點滴而出, 小便不通一般為濕熱或瘀血、砂石阻塞所致, 屬實證, 若因腎陽不足屬虛證。

排尿感覺異常:排尿痛, 急迫、灼熱感, 多為濕熱下注膀胱所致。 常見於淋病。 小便不能控制, 睡中不自主排尿為腎氣不固。 神志昏迷而失禁屬危重證。

你瞭解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