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癌淋巴結腫大特點
鼻咽癌在我國屬于高發性的惡性腫瘤, 常見臨床癥狀為鼻塞、涕中帶血、耳悶堵感、聽力下降、復視及頭痛等。 患上鼻咽癌之后, 患者還會出現淋巴結腫大的現象, 通過對淋巴結腫大特點的了解, 有利于對這種疾病進行判斷。 那么, 鼻咽癌淋巴結腫大特點是什么?下面咱們就來看看吧。
據統計, 鼻咽癌轉移淋巴結的分布主要在頸深上前, 頸深上后、頸深下、頸后三角和鎖骨其次, 其余則幾乎沒有。
鼻咽癌患者在發生頸淋巴結轉移后, 除了頸部腫塊癥狀外, 還可因腫塊壓迫頸內靜脈導致回流障礙而產生鈍性頭痛, 也可因侵蝕頸椎骨質或壓迫神經根引起疼痛。 具體表現為在一側領土部胸鎖乳突肌前緣出現一無痛腫塊, 質較硬, 與皮膚元粘連;繼而擴展至同側頸中、下淋巴結, 且可融合, 稍晚對側頸部亦可出現;晚期腫塊固定, 并可出現疼痛或湖現遠端轉移。
鼻咽癌需要做的檢查
1.前鼻鏡檢查
少數病例可發現新生物侵入后鼻孔, 多呈肉芽組織狀。
2.鼻咽鏡檢查
對診斷極為重要。
(1)間接鼻咽鏡檢查 須反復仔細尋找可疑之處, 咽部反射敏感檢查不能合作者, 可表面麻醉后再檢查;如仍不成功, 可用軟腭拉鉤拉開軟腭,
(2)鼻咽纖維鏡或電子鼻咽纖維鏡檢查 一種可彎曲的軟性光導纖維鏡。 從鼻腔導入(表面麻醉后), 能全面仔細地觀察鼻咽部, 可行照相、錄像及活檢, 是檢查鼻咽部最有效的現代工具。
3.病理檢查
(1)活檢 可采取經鼻腔徑路或經口腔徑路。 活檢如為陰性, 對仍覺可疑者需反復行之, 并密切隨診。
(2)頸淋巴結摘除活檢或頸淋巴結細胞學穿刺涂片檢查 若頸側淋巴結腫大, 且質硬者, 應作頸淋巴結穿刺涂片檢查。 若鼻咽部無明顯可疑病變, 須考慮淋巴結摘除活檢。
(3)鼻咽脫落細胞學診斷 取材恰當,
(4)細針抽吸細胞學(FNA)檢查 FNA對轉移性鼻咽癌的診斷是非常有價值的, 如頸部淋巴結受累, 用此方法可以對原發腫瘤進行評估。 它具有安全、簡便、結果快速、可靠等優點。
4.CT掃描
CT掃描有較高的分辨率, 不僅能顯示鼻咽部表層結構的改變, 還能顯示鼻咽癌向周圍結構及咽旁間隙浸潤的情況, 對顱底骨質及向顱內侵犯情況亦顯示較清晰、準確。
5.磁共振(MRI)檢查
MRI對軟組織的分辨率比CT高。 MRI檢查可以確定腫瘤的部位、范圍及對鄰近結構的侵犯情況。 對放療后復發的鼻咽癌, MRI有獨到的作用。 它可以鑒別放療后組織纖維化和復發的腫瘤。 復發腫瘤呈不規則的塊狀, 可同時伴有鄰近骨或(和)軟組織結構的侵犯以及淋巴結腫大。 放療后的纖維化呈局限性增厚的塊狀或局限性的不規則的斑片狀結構, 與鄰近組織的分界不清。
6.EB病毒殼抗原-IgA抗體檢測
鼻咽癌患者血清中以EB病毒殼抗原-IgA抗體(VCA-IgA抗體)升高最為顯著。 目前國內廣泛應用的是免疫酶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