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血府逐瘀湯加減

血府逐瘀湯是一種中藥的名稱, 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這種中藥是可以治療什么疾病的。 其實, 血府逐瘀湯是可以治療胸痛、干嘔以及失眠多夢的情況, 也可以治療瘀斑以及冠心病絞痛等癥狀的, 所以胸悶胸痛的癥狀, 采用血府逐瘀湯是有很高的治療價值的, 大家可以了解這種中藥的使用方法。

血府逐瘀湯, 中醫方劑名。 為理血劑, 具有活血化瘀, 行氣止痛之功效。 主治胸中血瘀證。 胸痛, 頭痛, 日久不愈, 痛如針刺而有定處, 或呃逆日久不止, 或飲水即嗆, 干嘔, 或內熱瞀悶, 或心悸怔忡, 失眠多夢, 急躁易怒,

入暮潮熱, 唇暗或兩目暗黑, 舌質暗紅, 或舌有瘀斑、瘀點, 脈澀或弦緊。 臨床常用于治療冠心病心絞痛、風濕性心臟病、胸部挫傷及肋軟骨炎之胸痛, 以及腦血栓形成、高血壓病、高脂血癥、血栓閉塞性脈管炎、神經官能癥、腦震蕩后遺癥之頭痛、頭暈等屬瘀阻氣滯者。

組成

桃仁、紅花、當歸、生地黃、牛膝、川芎、桔梗、赤芍、枳殼、甘草、柴胡。

用量

桃仁12g, 紅花、當歸、生地黃、牛膝各9g, 川芎、桔梗各4.5g, 赤芍、枳殼、甘草各6g, 柴胡3g。

用法

水煎服。

功用

活血化瘀, 行氣止痛。

主治

胸中血瘀證。 胸痛, 頭痛, 日久不愈, 痛如針刺而有定處, 或呃逆日久不止, 或飲水即嗆, 干嘔, 或內熱瞀悶, 或心悸怔忡, 失眠多夢, 急躁易怒, 入暮潮熱, 唇暗或兩目暗黑, 舌質暗紅, 或舌有瘀斑、瘀點,

脈澀或弦緊。

方義

本方主治諸癥皆為瘀血內阻胸部, 氣機郁滯所致。 即王清任所稱“胸中血府血瘀”之證。 胸中為氣之所宗, 血之所聚, 肝經循行之分野。 血瘀胸中, 氣機阻滯, 清陽郁遏不升, 則胸痛、頭痛日久不愈, 痛如針刺, 且有定處;胸中血瘀, 影響及胃, 胃氣上逆,

故呃逆干嘔, 甚則水入即嗆;瘀久化熱, 則內熱瞀悶, 入暮潮熱;瘀熱擾心, 則心悸怔忡, 失眠多夢;郁滯日久, 肝失條達, 故急躁易怒;至于唇、目、舌、脈所見, 皆為瘀血征象。 治宜活血化瘀, 兼以行氣止痛。 方中桃仁破血行滯而潤燥, 紅花活血祛瘀以止痛, 共為君藥。 赤芍、川芎助君藥活血祛瘀;牛膝活血通經, 祛瘀止痛, 引血下行, 共為臣藥。 生地、當歸養血益陰, 清熱活血;桔梗、枳殼, 一升一降, 寬胸行氣;柴胡疏肝解郁, 升達清陽, 與桔梗、枳殼同用, 尤善理氣行滯, 使氣行則血行, 以上均為佐藥。 桔梗并能載藥上行, 兼有使藥之用;甘草調和諸藥, 亦為使藥。 合而用之, 使血活瘀化氣行, 則諸癥可愈, 為治胸中血瘀證之良方。

配伍特點

一為活血與行氣相伍,

既行血分瘀滯, 又解氣分郁結;二是祛瘀與養血同施, 則活血而無耗血之慮, 行氣又無傷陰之弊;三為升降兼顧, 既能升達清陽, 又可降泄下行, 使氣血和調。

運用

本方廣泛用于因胸中瘀血而引起的多種病證。 臨床應用以胸痛, 頭痛, 痛有定處, 舌暗紅或有瘀斑, 脈澀或弦緊為辨證要點。

加減化裁

若瘀痛入絡, 可加全蝎、穿山甲、地龍、三棱、莪術等以破血通絡止痛;氣機郁滯較重, 加川楝子、香附、青皮等以疏肝理氣止痛;血瘀經閉、痛經者, 可用本方去桔梗, 加香附、益母草、澤蘭等以活血調經止痛;脅下有痞塊, 屬血瘀者, 可酌加丹參、郁金、䗪蟲、水蛭等以活血破瘀, 消癥化滯。

禁忌

由于方中活血祛瘀藥較多, 故孕婦忌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