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睡覺手腳經常抖動?
手抖在生活中是很常見的疾病, 如果小孩睡覺的時候手腳抖動, 家長們一定要引起重視, 引起孩子手腳發抖的原因可能是腦神經有損傷或者是缺鈣引起的, 最好是帶寶寶去醫院檢查一下, 平時一定要給孩子注意保暖, 而且營養一定要全面, 適當給寶寶補充一些鈣, 飲食一定要多樣化。
1、不易入睡, 睡覺不實
夜驚、夜啼是寶寶缺鈣的表現之一。 通常新生兒缺鈣常常會在夜間突然驚醒, 啼哭不止。
2、夜間盜汗
入睡後頭部大量出汗, 哭後出汗更明顯。
3、性情異常
寶寶缺鈣會脾氣怪, 常會出現煩燥、愛哭鬧、坐立不安等表現, 不易照看。
4、出牙晚、牙齒排列參差不齊
有的寶寶1歲半時仍未出牙, 或者牙齒發育不良、咬合不正、牙齒排列參差不齊、鬆動或者過早脫落。
5、枕禿圈
缺鈣的寶寶易出汗, 通常後腦勺處的頭髮被磨光, 形成枕禿。 枕禿可以反應缺鈣的一部分情況,
前囟一般1~1.5歲時閉合, 缺鈣的寶寶通常常在1歲半後仍不閉合, 形成方顱。
7、生長遲緩, 學步晚, 骨關節畸形
缺鈣的小兒多數1歲左右學邁腿走路, 或者會由於骨質軟, 表現為“X”形腿或者“O”形腿, 肌肉, 鬆軟無力,
8、肌肉肌腱鬆弛
缺鈣嚴重, 如果腹壁肌肉、會導致腸壁肌肉鬆弛的情況, 可引起腸腔內積氣而形成腹部膨大如蛙腹狀。 如果是脊柱的肌腱鬆弛的情況, 可出現駝背、雞胸、胸骨疼痛。
9、串珠肋肋軟骨增生
新生兒缺鈣, 各個肋骨的軟骨增生連起似串珠樣, 常壓迫肺臟, 讓新生兒通氣不暢, 容易患氣管炎、肺炎。
10、精神不好
寶寶缺鈣還會表現為精神狀態不好、食欲不振、對周圍環境不感興趣、抽搐、智力低下、免疫功能下降等。
1、佝僂病, 甚至引起各種骨骼畸形, 比如雞胸或漏斗胸、O型腿或X型腿;方顱、肋骨外翻等。
2、肌張力低下、運動機能發育落後。
3、大腦皮層功能異常、表情淡漠、語言發育遲緩。
4、枕禿, 缺鈣會導致寶寶晚上睡覺盜汗, 汗水的刺激會讓寶寶睡覺時習慣性搖頭擦枕, 久而久之, 寶寶後腦勺處的頭髮被磨光並導致枕禿。
5、免疫力下降, 長期缺鈣會導致寶寶免疫力低下, 甚至影響其智力的發育。
6、畸形, 缺鈣比較嚴重的寶寶還容易出現抽風、骨骼發育畸形等症狀。
嬰兒缺鈣怎麼辦
第一、補鈣最好是食補, 爸爸媽媽可以挑一些含鈣豐富的食品來給寶寶吃。 如牛奶、乳酪、豆類食品、綠葉蔬菜、蝦皮、橙汁等等。
第二、乳鈣類產品由純天然牛乳提取, 不傷腸胃, 特別適合嬰幼兒吸收。 乳鈣呈液體油狀, 對於1歲以內嬰幼兒可以剪開膠囊尾部, 直接擠到勺子或者寶寶奶瓶嘴上讓寶寶舔食, 3歲以上寶寶可以直接咀嚼食用。 或者可以添加到牛奶、果汁或者其他輔食當中, 餵養起來也很方便, 特別適合嬰幼兒。
第三、鈣劑的製劑很多, 家長可選擇含鈣量較豐富的無機鈣, 如碳酸鈣, 乳酸鈣, 入口即化, 有專門針對嬰兒的補鈣套裝, 每天定量給孩子服用。 一般從出生後半個月到1個月開始服用, 一直服到2歲半或3歲。
第四、適當的曬曬太陽有助於寶寶所補充的鈣質的吸收, 而且寶寶要儘量多露出皮膚, 增加皮膚對VD的合成。 秋天, 爸爸媽媽們可直接讓寶寶在太陽下享受日光浴, 夏天可在樹蔭下, 使寶寶的皮膚經常接觸紫外線, 鈣質吸收也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