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胃不好濕氣重怎么辦
腸胃不好以后就會自然而然的產生濕氣重的反應, 輕微的患者可能不會有比較明顯的癥狀表現, 但是對于癥狀變得明顯的患者就會開始有一些臨床反應, 患者就會常常感到自己的臉部看起來有些蠟黃, 就連舌苔也要變得白膩, 那么就可以服用些清熱解毒的藥物來改善身體, 去除身體內部的濕氣。
1、濕困衛表
癥狀:身熱不甚, 遷延纏綿, 微惡風寒, 汗少而黏, 頭痛如裹, 肢體酸重疼痛, 或兼見胸膈悶脹, 脘痞泛惡, 口中黏膩, 大便稀溏, 面色淡黃。 舌苔白膩, 脈浮濡。
病機:濕邪困表, 衛氣被郁。
治法:芳香化濕。
代表方劑:藿樸夏苓湯加減。 本方芳香宣表, 化濕和中, 用于感受暑濕, 身困神倦, 納減脘脹等癥。
藥用藿香、蔻仁芳香化濕;杏仁、苡仁、豬苓、茯苓、厚樸、澤瀉開宣氣機, 滲利水濕;半夏止嘔;豆豉透表。
2、濕滯經絡
癥狀:關節酸痛重著, 固定不移, 或腿膝關節漫腫, 轉側屈伸不利, 或下肢腫脹。 舌苔白滑或白膩, 脈濡緩。
病機:濕邪襲絡, 留著關節。
治法:祛濕通絡。
方藥:薏苡仁湯加減。 本方疏風祛濕通絡, 治痹痛以濕為主, 關節酸痛重著者。
藥用苡仁、蒼術運脾利濕;羌活、防風、桂枝祛風勝濕而通絡;木瓜、五加皮、晚蠶砂除濕活絡。
腰背和下半身酸重疼痛, 加獨活、木防己祛風除濕。
預防與調護
濕氣重的發生多與氣候和環境有關, 平時應該注意防潮, 避免居住暑濕之地。 [1-2]
1、濕郁肌表
惡寒發熱、發熱體酸、頭痛如裹, 身重而痛等癥, 濕阻氣機可見胸脘滿悶, 口淡納呆。
2、濕阻經絡
肢體重著酸痛、經脈縮短,
3、濕著筋骨
濕氣盛者為濕痹, 可見肢體關節疼痛重著或腫脹, 痛有定處, 手足沉重等癥狀, 濕邪留滯, 閉阻氣血, 則出現肌膚麻木不仁, 活動不便等。
4、濕蔽清陽
頭重如蒙, 或如裹, 狐頭痛昏痛, 或頭暈目眩, 聽力減退證, 清陽不能宣發, 則可見肢體重滯疼痛, 困倦不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