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嬰健康

飯後胎動頻繁的原因有哪些?

專家表示, 日常生活中胎動頻繁的時間段共有5個, 其中一個就是吃飽飯後, 因為這時候准媽媽體內的血糖含量高了, 胎兒也有力氣了, 因此胎動也就頻繁了;另外4個階段分為是夜晚睡覺前、洗澡的時候、對著肚子說話的時候、聽音樂的時候, 除此之外如果有異常頻繁胎動的話必須進行檢查。

一、胎動頻繁的5個時間段

1、夜晚睡覺前:一般, 寶寶在晚上是動得最多的, 一方面比較有精神, 另一方面, 孕媽咪通常在這個時間能靜下心來感受寶寶的胎動, 所以會覺得動得特別多。

2、吃飯以後:吃飯以後, 孕媽咪體內血糖含量增加, 寶寶也“吃飽喝足”有力氣了, 所以胎動會變得比飯前要較頻繁一些。

3、洗澡的時候:可能是因為在洗澡時孕媽咪會覺得比較放鬆, 這種情緒會傳達給寶寶, TA就比較有精神。

4、對著肚子說話的時候:爸是准媽們都表示在和寶寶交流的時候, 寶寶會有回應, 用胎動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感覺。

5、聽音樂的時候:受到音樂的刺激, 胎寶寶會變得喜歡動, 這也是傳達情緒的一種方法。

二、胎動頻繁的預防保健

懷孕後通過自我監護與家庭監護, 可及時發現胎兒異常情況, 而得到及時處理。 一般在15至20周時可感受到胎動, 到孕28~32周時達高峰, 孕38周後又逐漸減少。 孕婦應從28孕周起測胎動。 每日早、中、晚各一次, 每次1小時。 孕婦可取坐位或側臥位, 將兩手輕放腹壁上體會胎動。 正常胎動為3~5次/小時, 也可將3次測得的胎動數乘以4, 則等於12小時胎動數, 下沉應在30次以上。

胎動增多或減少, 提示胎兒有異常情況, 應及時就診, 孕36周後, 可教會家人在孕婦腹部聽取胎心音, 下沉胎兒的心跳率為120~160次/分, 如發現增快、減慢不規律, 均屬不正常情況要及時去醫院檢查。 要保證8小時的睡眠和左側臥位的姿勢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