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訊

在線游戲安全嗎?

隨著社交媒體網站如Facebook等出現, 在線游戲也日益增多, 用戶數量以及他們對游戲的要求也在增加。 大多數青少年和剛成年者都愛玩在線游戲。 說到在線游戲, 昔日的“第一人稱視角射擊游戲”以及兩個伙伴在同個房間內玩的互動游戲都不再流行, 一個為玩家設立的龐大國際網絡愈發流行。 這個網站里有許多復雜游戲, 且多數免費, 因而贏得了許多玩家的青睞。 這也難免讓人擔心, 這樣的趨勢是否會減少人面對面的交流因而造成社會隔離。

依戀理論

依戀是一種很重要的心理學現象, 由20世紀60年代和70年代的心理學家約翰鮑爾比和瑪麗創立。 通過觀察在不同情境下父母與孩子的互動, 鮑爾創立了孩子如何利用關系理論。 他們發現有些年幼的孩子們毫無顧忌地探索著世界, 勇敢地與他人互動, 特別是在父母在的時候。 專家將這些孩子標記為“安全”

相反地, 有的孩子表現出焦慮, 甚至拒絕與他人交流。 比如有陌生人在場, 或者父母離開測試房間時。 專家將這些孩子標記為“不安全”, 并且這個現象會阻礙孩子在社交方面的成長。

隨著研究深入, 共發現了兩個現象。 首先, 依戀模式不會自動消失;幼時培養的依戀模式會持續到成年, 它會繼續豐富我們的社交。

第二, 心理學家確定了不安全依戀的兩個原因。 焦慮型依戀會發生在當父母行為不一致時, 孩子不確定他或她是否將被接受或拒絕, 贊揚或嘲笑。 成年后焦慮型依戀的人傾向于大量的社會接觸, 他們經常尋求安慰, 又擔憂心愛的人會離開他們。

回避型依戀會出現在孩子的監護人或多或少忽視孩子時,

相比較不斷尋求安慰, 他們更傾向于自給自足。 有人說這類人自私且不考慮他人, 其實他們是用含蓄的方式在維持一段長遠關系。

不安全感, 社會關系和線上游戲

在一項研究中, 來自德國和澳大利亞的研究人員合力闡釋線上游戲的發展是否不利于社會發展。 有409名玩過線上游戲的志愿者參與研究, 這些人員的年齡出于18到39歲間, 包括256名男性和153名女性。 首先, 他們設計了一個測試來確定一個人的依戀模式:安全, 焦慮, 或回避。 然后志愿者們被要求提供一些信息:

·你是否認為自己是個玩家?

·平均每周花多少時間在線上游戲上?

·玩游戲的動機是什么?

接下來, 他們測量了志愿者的社會技能, 主要是情感表達, 也測試了社會敏感度和社會表現。

善于情感、社會表現的人通常非常友好, 也有廣泛的社交圈;相反, 易敏感的人通常比較害羞, 且不容易拓展社交圈。

挑戰玩家的舊習慣

本研究的挑戰在很大程度上發現, “過度”的在線游戲對心理是有害的, 或者說“玩家”缺乏社交技巧。 他們認為敏感、害羞或獨立的人更容易把時間花在游戲上。

社會技能的研究結果對比后發現, 不同依戀風格有不同數據。 認為自己有焦慮依戀風格的人更傾向于利用互聯網接, 包括游戲。 同時, 逃避型的人更多地利用線上游戲, 但不為社會舒適, 大多是為了娛樂。

研究表明, 童年的某些經歷會導致人們成為焦慮或回避型依戀, 但這種模式一定有害嗎?

Facebook和社交媒體也許能更大程度地幫助他們,

滿足他們的心理需求。 例如, 一個焦慮依戀風格的男人或女人可以利用Facebook建立一個“安全”的人際關系網絡。 他可能轉向在線游戲, 重復連接具有相同“團隊”的玩家。 相反, 一個回避型依戀風格的人能通過他控制他在Facebook的人際關系。 同樣, 回避型依戀風格的人在每次登陸游戲時可以選擇加入不同的“團隊”。

不過, 到底利用網絡世界可以滿足我們焦慮或回避型依戀心理的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