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拔罐出現水泡是好是壞 如何避免水泡

拔罐是一種常見的中醫療法, 在治療疾病上效果良好。 但是不少人也有以為, 拔罐出水泡好還是不好呢?下面我們簡單瞭解下:

拔罐出水泡並非只有壞處

拔罐出水泡是很多人都不願意看到的, 因為水泡破裂後就容易感染, 從防止感染的角度來說是非常不好的。 一般來說, 如果拔罐出了小水泡, 一般建議不要挑破, 讓其自行吸收即可, 以防感染。 如果水泡過大, 已經被壓迫, 可以先挑破, 然後上點紫藥水或者是其他的消炎又能收斂傷口的藥物, 要做好相應的預防工作, 防止感染。

雖然從防感染的角度上說, 拔出水泡是不好的。 但是從治療的角度來說, 拔出水泡反而是個好事。 介於部位選擇的關係, 水泡多半是在穴位或者是經絡上形成的, 而水泡的吸收可以對穴位或者經絡的加強刺激, 所以治療的效果會更好。 在古代, 不少人認為穴位破損化膿會增強刺激,

比拔出水泡的效果會更好。 但是在現在, 為了醫療安全, 也為了減少感染, 降低危險係數, 一般是不建議拔出水泡的。

這麼做可遠離水泡

在應用走罐時, 要注意部位選擇, 不能在骨突出處推拉, 以免火罐漏氣影響效果, 或者是因此損傷皮膚。

其次, 體位的選擇上要適當, 如果有褶皺、或者是鬆弛疤痕皮膚不適合拔罐, 如果在這些部位拔罐時容易導致火罐脫落, 也容易因此造成皮膚損傷或者是擠壓出水泡。 拔罐結束後, 起罐的手法要輕, 不要強行拔出。 應該以一手抵住罐邊皮膚, 按壓一下, 等外部空氣進入火罐之後, 才慢慢取下罐子, 不能轉動罐子或者是強行拉扯。

在不同罐子的使用過程中也要注意, 不同罐子手法也不同。 使用針罐時, 要防止肌肉收縮, 發生彎針, 不要隨便移動罐子, 以免把針撞壓入深處, 導致皮膚損傷。 在使用多個火罐時, 火罐排列不要過於密集, 以免皮膚被火罐牽拉導致疼痛, 也可以避免因為罐子相互擁擠不能拔牢。

使用刺血拔罐時,

針刺出血的面積應該等於或略大於火罐口徑, 成人的出血量不超過10ml。 拔罐後針孔如有出血, 可用幹棉球拭去, 留罐時間不宜太長。

如果拔罐出現水泡怎麼辦

1、小水泡處理

如果是較小的水泡一般可以不做處理, 在水泡處敷上消毒紗布, 防止水泡破潰。

水泡比較大的話, 塗少量的龍膽紫藥水, 待藥水晾乾後, 水泡會自然消失或萎縮。

2、嚴重的水泡處理

如果是很嚴重的水泡, 應該先用無菌的針將水泡挑破, 或用消毒注射器抽出水泡內的液體, 再在局部塗以龍膽紫藥水, 再敷上消毒紗布, 防止感染, 注意要定時更換紗布, 待長水泡的皮膚癒合後再拔罐。

偏方處理水泡

如果拔罐後出現水泡沒有潰破, 可以使用以下小偏方進行治療處理:

1.將食鹽和涼開水按照1:2的比例調和成鹽水, 將紗布浸濕後敷於起水泡處, 隨時更換。

2.取適量生大黃研磨成細粉, 加適量麻油, 調成糊狀, 塗於患處, 用紗布包好, 每日更換一次。

上一篇:拔火罐時要注意這5點 下一篇:沒有了 標籤閱讀:拔罐水泡拔火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