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塑膠袋打包危害大塑化劑“毒從口入”

在日常生活中, 速食食品已成為人們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很多城市居民甚至是農村鄉民, 為了圖方便, 喜歡將各種熟食製品, 尤其是炒菜、燒烤、油炸食物直接用食品塑膠袋盛放, 帶回家中直接加熱後食用。 這樣做似乎既便捷又“衛生”。 但是, 在這貌似“衛生”的背後, 是否正如大家所期望的那樣呢?

實驗塑膠袋裝食品或直接加熱, 食品易被增塑劑污染

為了瞭解這種做法的科學性和安全性, 有專家特別進行了實驗:從某食堂及街邊的餐館購買了10種常見菜肴的製成品, 並將其用搪瓷碗“打包”回來進行了測定,

這些熟制食品在購買時均為新鮮出爐。

實驗前, 先將上述食品放入微波爐中加熱2分鐘, 然後直接放入攤主所贈送的塑膠袋中, 30分鐘後每種樣品各取50克進行測定。 結果發現, 這些食物中都含有不同程度的增塑劑。

從我們測定的結果可以看到:食品攤主所贈的塑膠袋的化學成分均為聚氯乙烯。 原來沒有接觸過塑膠袋的10種食品, 除蛋撻外均檢測出了增塑劑的存在, 且都超出國家“飲用水源水中有害物質的最高允許濃度”的標準(8微克/千克)。 增塑劑通過塑膠袋直接進入食品中, 而高溫、高油脂很可能是加速增塑劑溶出的幫兇。 可見, 百姓常常認為的方便之舉恰恰成了害己之舉。

危害增塑劑危害人體健康, 尤其是生殖毒性

增塑劑是用來使塑膠成型的各類化學物質的總稱。 其中有一類叫酞酸酯類化合物, 被廣泛地用於聚氯乙烯的生產過程中。 酞酸酯類化合物對動物和人類都有一定的毒性。

酞酸酯類化合物可以增加男性體內雌激素的含量, 從而影響男性精子的品質, 主要表現為降低精液的密度、精子的活率以及活力水準。 它與塑膠分子的連接非常脆弱, 隨著使用時間的增加可以從塑膠中轉移到所接觸的食品乃至大自然中, 造成對環境、生物與食品的污染。 尤其是當塑膠袋接觸到包裝食品中所含的熱水或熱油脂時, 增塑劑會大量溶出, 且溶出的數量與塑膠袋中的增塑劑含量成正比。

提倡用紙袋盛裝食物, 杜絕增塑劑“毒從口入”

1、切勿將現做的溫度高、油脂含量高的食物直接放入食品塑膠袋中。 現在, 很多食品店或熟食店採用紙袋盛裝食物, 這無疑是一個值得提倡的明智之舉。

2、切勿將裝有食品的塑膠袋直接放入微波爐中加熱。

如今, 關於食品中增塑劑存在允許量的食品衛生安全性評價標準尚未制定, 對於其管理還沒有一個統一的參照標準。 因而, 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杜絕增塑劑“毒從口入”, 是大家保護自身食品安全的最好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