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訊

夫妻溝通最怕閉環 三步解決溝通障礙

夫妻溝通, 最怕陷入“閉環”。

“我問你, 你一個星期在家的時間有多少?你有沒有陪過孩子玩?你算一算自己總共有幾次送孩子去上學?你整天每天在外面應酬別人, 你有沒有想過最需要你陪的人你卻沒有時間陪?真不知道外面到底有什麼這麼吸引你?”梅一連串的逼問, 讓她的丈夫無力招架, 他瞪著她的臉, 說不出話來, 半晌看向我說:“你看, 她就是這麼的自我和霸道, 一個人把所有的話都講完了, 我說什麼根本沒有用, 唉!”丈夫重重地歎了一口氣, 往後靠在椅背上, 不再說話。

在家, 他們也是這樣交流。

妻子剛說了一半,

丈夫就不願多談。 很多夫妻都認為只要對方意識到問題, 做出改變, 問題就解決了, 但問題是誰也不會從自己的邏輯和立場當中讓步。 毫無疑問, 這就是這類夫妻的通病, 溝通必然陷入了閉環。

想要終結閉環, 分三步:

打破閉環:終止無效溝通

具體操作:不質問、不排比、不牽涉舊事、不貼標籤

要解開這個閉環, 他們雙方要看到這種溝通方式的無效性, 停止用這個方式繼續溝通。

通過指責的方式是無法讓人心平氣和地去聽懂說話人的真正意圖, 比如梅和丈夫的溝通方式, 一整段話不帶停頓, 通篇反問, 更像是質問, 而不是在和自己最親近的人表達自己的需求。

梅的丈夫呢?“自我”“霸道”這樣的詞輕易貼在妻子身上,

似乎給她定了性。 人就是這樣, 你越是貼標籤, 越是標籤化。 這就相當於丈夫用標籤框定了妻子, 使之變得更“自我”“霸道”。

引源頭活水:學會積極回應

具體操作:安撫情緒, 表達感受, “你希望我怎麼做?”

如果打破了抱怨與退縮的溝通閉環, 溝通的下一步, 是引入新的表達模式, 將生硬的指責, 變為柔和的指責。

首先要先放下自己的壓力, 試著從對方的角度來思考, 回應一下他的感受, 把“我沒有辦法”換成“你希望我怎麼做”, 接著, 再讓另一方將他聽到的關鍵字找出來, 確認自己聽到的是否是對方想要表達的, 然後回應對方。

可能一開始你們會對這種溝通方式感到生疏和不適應, 但只要試過就知道, 這種溝通方法是有用的。

建立新迴圈:帶著問題生活

具體操作:容忍瑕疵、培育愛好、保留空間

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John Gottman在長達40年對婚姻關係的研究得出一個結論:婚姻中有絕大部分的問題是無法解決的。 比如說夫妻兩人在生活習慣方面的不同有時會讓彼此無法忍受, 消費觀念的不同也會帶來很多的衝突, 還有日常生活中優先秩序的安排等。

所以, 既然這麼多的問題無法解決, 何不帶著這些問題繼續生活在一起呢?這也是維持婚姻的一種重要的能力。

我們必須認識到婚姻不是完美的, 不是沒有瑕疵的, 比如磨合這件事兒, 很多生活習慣和共同愛好其實是磨合培養起來的, 人並非一成不變, 夫妻適當地培養一些共同愛好, 比如遠足、看電影,

給自己固定的時間去培育一項共同愛好, 那就是夫妻日後的默契和回憶。

對於那些無法達成統一的問題, 夫妻之間可以留有個人空間和隱私, 比如丈夫喜歡球賽, 未必要強求妻子也喜歡;妻子喜歡韓劇, 也不用強拉丈夫一起看。 (美國心理學會會員 張雯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