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百科

初秋養生要訣

現在已經入秋了, 這個期間的氣候特點是白天熱, 早晚涼, 晝夜溫差比較明顯, 降水少, 空氣濕度低。 其實初秋也是“熱燥”的開始,

比夏天的干燥還要明顯。 那么秋初養生要訣是什么呢?

處暑過后, 氣候逐漸變得干燥, 而燥氣傷肺, 如果經常食用辛辣油炸類食品, 則更容易傷害肺部, 加劇人體失水、干燥。 對付“秋燥”最好的方法就是多喝水, 可在白開水中加鹽或蜂蜜, 盡量少吃油炸、燒烤以及熱性食物, 可多吃水果、百合和一些滋陰養肺、潤燥生津的粥湯。

我國自古以來就流傳著“春捂秋凍, 不生雜病”的養生保健諺語。 因此, 秋季穿衣也要順應“陰津內蓄, 陽氣內收”的需要, 適當地凍一凍。 但“秋凍”不僅局限于未寒不忙添衣上, 還要密切注意天氣變化。 添衣與否應根據天氣的變化來決定, 只是不宜添得過多, 以自身感覺不過寒為好。 值此時節, 公眾在衣著和起居上應該有所講究,

穿衣要“酌情增減”, 特別是老年人, 代謝功能下降, 血液循環減慢, 既怕冷, 又怕熱, 對天氣變化非常敏感, 更應及時增減衣服。

處暑時節正處在由熱轉涼的交替時期, 自然界的陽氣由疏瀉趨向收斂, 人體內陰陽之氣的盛衰也隨之轉換, 此時起居作息也要相應調整。 養生專家提醒說, 此時人的起居應相應調整, 起居宜“早睡早起”, 尤其是睡眠要充足, 最好比平常多睡一個小時, 因為只有這樣, 才能適應“秋乏”。 一般而言, 秋季睡眠以晚上9至10點入睡, 早晨5至6點起床為宜, 中午時分應注意午休, 有利于保養精氣。

此外, 在處暑時節, 睡覺時還要關好門窗, 腹部蓋薄被, 以防脾胃受涼。 白天只要室內溫度不高不宜開空調, 可開窗使空氣流動,

讓秋風滌蕩暑期熱潮留在房內的濕濁之氣。 室內可養些植物, 如盆栽柑橘、吊蘭、文竹等綠色植物, 可以調節室內空氣, 增加含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