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保健人群

保健人群

大腸息肉復發怎麼辦

很多的疾病, 是很難治癒的, 如果在生活中不注意飲食, 不注意作息, 很容易就會導致疾病復發, 而大腸息肉復發也是比較常見的。 人們不想再忍受疾病的困擾, 想要早日恢復健康, 那麼, 大腸息肉復發怎麼辦呢?那麼我們今天就會為大家講述究竟大腸息肉復發該怎麼辦?

大腸息肉(cokic polyp)是所有向腸腔突出的贅生物總稱, 包括腫瘤性和非腫瘤性, 前者與癌發生關係密切, 是癌前期病變, 後者與癌發生關係較少。 由於這兩種息肉在臨床上並不容易區分, 故常統以息肉作為初步診斷, 待病理學檢查明確診斷後再進一步分類, 因此臨床上所謂的大腸息肉並不說明息肉的病理性質, 通常臨床醫生所說的息肉多為非腫瘤性息肉, 腫瘤性息肉統稱為腺瘤。

息肉的檢出有3種途徑, 最常見者是患者因腸道功能不良(如腸易激綜合征等)或直腸出血來就診而偶然發現,

第二種是在無症狀人群普查中發現, 第三種是息肉較大, 患者因息肉本身的症狀來就診而檢出息肉。 由於息肉多無臨床徵象, 因此通過第三種途徑發現息肉十分有限。

大腸息肉的處理原則是發現息肉即行摘除。 目前摘除息肉的方法主要是內鏡下行各種摘除法。 根據息肉的形態、大小、數量及蒂的有無、長短粗細而分別採用:①高頻電凝圈套切除法:主要用於有蒂息肉;

②高頻電凝灼除法:主要用於多發半球狀小息肉;

③高頻電凝熱活檢鉗法:目前很少應用, 主要被②④法取代;

④活檢鉗除法:主要用於單發或少數球狀小息肉, 簡便易行, 又可取活組織病理檢查;

⑤鐳射氣化法和微波透熱法;適於無需留組織學標本者;

⑥粘膜剝離嵌除法:主要用於扁平息肉或早期癌患者;

⑦“密接”摘除法, 主要用於長蒂大息肉, 難以懸於腸腔者採用大息肉密接腸壁電凝切除法。 南方醫院創此法為142例患者切除大息肉157顆, 僅發生2例輕度粘膜灼傷, 未發生穿孔併發症。

⑧分期批摘除法, 主要用於10~20顆以上息肉患者無法一次切除者。

⑨內鏡、外科手術聯合治療法, 主要用於息肉病患者, 即將息肉稀疏區以手術切除, 這樣即可達到治療目的, 又可維持大腸正常功能。 由於大腸息肉, 特別是腺瘤性息肉已被學者公認為癌前期病變, 所以, 大腸息肉患者的定期隨訪已被提到防治早期大腸癌的高度來認識。

南方醫院10年內隨訪252例患者, 其中腺瘤性息肉184例, 炎症性息肉68例, 二者首次隨訪陽性率分別為51.0%和34.2%。

二者的陰性患者再隨訪, 腺瘤者的陽性率為9.8%, 炎症者為8.2%;而二者的陽性患者再隨訪 , 陽性率比陰性者明顯增高, 分別為47.3%35.6%。 值得注意的是腺瘤性者10年內隨訪4~7次, 仍為陽性者15例(8.2%), 但無1例惡變。 追其原因, 與定期隨訪中及時發現息肉及時摘除有密切關係。 同期曾有1例女患者為腺瘤性息肉, 由於患者不同意摘除, 而兩年後症狀明顯。 再次檢查腸鏡, 結果發現原腺瘤已演變為進展癌終被迫手術治療。 因此, 大腸息肉, 尤其腺瘤息肉、定期隨訪是防止息肉惡變的重要一環。 息肉的再檢出率較高, 國外報導13%~86%不等, 新檢出的息肉除部分為殘留息肉再次生長的復發息肉外, 一些為大腸新生息肉和遺漏息肉。

為保持腸道無息肉狀態,

防止大腸癌的發生, 制定一個經濟有效的隨訪時間是必要的, 目前國際上對腺瘤隨訪時間是必要的, 目前國際上對腺瘤隨訪提出了多種方案。 其中在波士頓召開的第三次國際大腸癌會議中大腸腺瘤組討論建議的方案較為詳細。 他們指出腺瘤患者在腺瘤切除後再發新腺瘤及局部腺瘤再復發的危險不一, 故應區別對待:凡是單個、有蒂(或廣基但<2cm管狀腺瘤), 伴輕或中度不典型增生的腺瘤屬低危險組。 凡有以下情況之一者屬高危險組:多個腺瘤、腺瘤直徑>2cm, 廣基的絨毛狀或混合型腺瘤, 腺瘤有重度不典型增生或伴原位癌, 腺瘤已有浸潤性癌變者。 高危險組的隨訪方案是腺瘤切除, 3~6月作內鏡檢查,
如陰性隔6~9月再檢查1次, 如再次陰性可隔1年檢查, 如仍為陰性, 每3年再檢查1次, 但期間每年需作大便潛血檢查。 低危險組腺瘤在切除腺瘤後1年複查, 如陰性可每隔3年檢查1次, 共2次, 然後每隔5年檢查1次, 但在隨訪時間, 每年須作大便潛血試驗。 複查中一旦發現息肉即行內鏡摘除。

腸是我們身體中重要的組成部分, 它的存在是會促進食物的消化, 讓我們能夠吸收營養, 讓我們健康的, 但是如果腸患病了, 那它的消化能力就可能會減弱, 對我們的身體來說是一種傷害, 希望大家能夠瞭解大腸息肉復發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