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心梗是怎麼得的

所有人都應該知道的一個常識就是在人的心臟周圍分佈著很多動漫, 而這些動脈不僅起著供血功能, 還起著輸血功能。 可是當這些動脈發生閉塞的時候, 就可能會引發心肌梗塞。 心肌梗塞會讓一個人心臟的供血發生損傷現象, 這時候就嚴重影響到了心臟的正常運行功能, 但是心肌梗塞是怎樣患上的呢?

心肌梗死指冠狀動脈病變的基礎上, 發生冠狀動脈突然完全性閉塞, 冠狀動脈供血急劇減少或中斷, 心肌發生缺血、損傷和壞死, 臨床上出現以劇烈胸痛、發熱、白細胞計數、心電圖進行性和心肌酶學動態變化為臨床特徵的一種急性缺血性心臟病。 並可發生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 屬嚴重的冠心病的嚴重類型。 其基礎病變大多數為冠狀動脈粥樣硬化, 少數為其他病變如急性冠狀動脈栓塞等。

病因

冠狀動脈是心臟的營養血管,

因環繞房室溝而形成環狀, 像帽子(古人稱之為冠)一樣戴在心臟上, 故名為冠狀動脈。 它是人體大動脈——升主動脈的第一個分支, 起始于主動脈竇, 分為左冠狀動脈和右冠狀動脈, 前者又分為兩支較粗大的前降支和迴旋支。 前降支、迴旋支和右冠狀動脈是營養心臟的三支主要血管。 絕大多數心肌梗死是由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所致, 粥樣硬化從兒童期開始而持續進展, 隨著脂質在血管壁不斷沉積, 冠狀動脈緩慢產生管腔狹窄, 可逐漸進展到管腔阻塞, 導致心肌供血減少。

但在動脈粥樣硬化斑塊自然形成過程中, 由於脂質斑塊不穩定可出現突然轉變, 即出現斑塊破裂、出血和血栓形成, 又進一步加重血管管腔狹窄, 使血流降到一定臨界水準以下, 甚至管腔完全閉塞, 同樣阻斷血流, 導致心肌供氧和需氧間的不平衡, 若此不平衡嚴重而持久, 可導致心肌發生缺血性損害。 長期持續嚴重缺血缺氧時, 較大範圍的心肌出現不可逆的壞死, 即為心肌梗死。 冠狀動脈阻塞部位遠端的心肌因此喪失收縮能力,

無法完成收縮, 影響心臟尤其是左心室的泵血功能, 隨之產生全身各系統如肺臟、腎臟、內分泌和血液系統功能障礙。 還有主動脈縮窄、甲狀腺毒症患者, 由於心肌需氧量顯著增加, 偶爾可成為急性心肌梗死的病因。 嚴重貧血、一氧化碳中毒時, 由於冠狀動脈血氧含量顯著減少, 導致心肌氧需求量嚴重不足, 也有可能成為急性心肌梗死的病因。

另外, 各種類型主動脈口的狹窄、嚴重主動脈瓣關閉不全、快速性心律失常, 以及嚴重低血壓反應等, 引起冠脈血流灌注量顯著減少, 也可成為急性心肌梗死的誘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