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孩子說話“咬字不清”,怎麼辦?

咬字不清是兒童語音發展的必經階段, 但大部份兒童在六歲前已能掌握所有語音的發音技巧, 男孩子的語音發展普遍會比女孩子慢。 若孩子于六歲仍有發音不淮確的情況, 如將“雞”說成“低”、將“梳”說成“多”或將“糖”說成“擋”等, 這表示孩子很可能有語音學習遲緩或發音障礙了。

兒童發音問題有不同的成因, 除了聽覺障礙及口腔結構的問題外(如牙齒排列、上下顎咬合情況異常、兔唇及裂顎等), 大部份發音錯誤是由語音聽辨能力欠佳、口腔肌肉活動能力弱及口腔動作不協調而引起的。 由於發音障礙情況嚴重的兒童,

多無法自行改善。 待孩子入學讀書, 甚至長大踏入社會, 咬字發音問題可能成為被嘲笑的原因, 影響他們的自信及發展。 因此, 當家長發現孩子有發音問題時, 應及早找言語治療師作詳盡評估, 診斷其成因及嚴重程度, 並按孩子的個別需要訂立最適合的治療計畫, 務求提升說話清晰度。

發音治療並不是只會叫兒童多讀一次那麼簡單。 一般來說, 發音治療大致包括三方面:“聽能辨力訓練”、“口腔鍛煉”和“目標發音訓練”。 “聽辨能力訓練”旨在訓練兒童學會分辨正確的發音及錯誤的發音, 為自我監察能力打好基礎;“口腔鍛煉”的目的是為了強化口腔肌肉, 從而提升發音淮確度。 “目標發音訓練”則是治療的重要環節, 言語治療師會根據錯誤語音的可誘發度、對說話清晰度的影響等因素, 去挑選語音作訓練目標。

矯正語音須按一定步驟, 從單字, 到詞語, 再到句子, 以至日常生活的運用, 循序漸進地改善發音問題。 為了使兒童樂於進行練習、減少訓練所帶來的壓力及使正確的發音技巧更能類化到日常對話中, 言語治療師會運用孩子有興趣的及生活中常遇到的事物當作題材而進行訓練。

發音障礙不是疾病, 不能靠藥物即時改善表現。 除了言語治療師和孩子的緊密合作及努力外, 家長的配合也很重要。

開始接受言語治療後, 爸爸媽媽可多與治療師溝通, 瞭解孩子目前的訓練目標及方法, 在家中每天延續治療課中的練習。 此外, 家長也要注意切勿操之過急, 拼命要求孩子, 這樣只會讓孩子覺得練習變成懲罰, 影響治療效果。 根據過往經驗, 經過合適的治療, 大部份兒童的發音障礙可以獲得滿意的改善, 重拾說話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