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風患者畫像:男性、愛喝酒、肥胖
廣州天河區三成體檢者被檢出高尿酸血症, 專家呼籲男性尿酸超過420單位即需治療
醫學指導/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風濕免疫科主任、學科帶頭人古潔若教授
痛風可以在一夜之間突然讓一個健壯的人痛得“發瘋”, 不能正常生活, 只能靠拄雙拐甚至坐輪椅行動。 記者從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獲悉, 該院常年追蹤顯示, 近年來痛風發病率不斷攀升, 廣州天河區體檢人群中高尿酸血症平均患病率竟高達33.48%。
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風濕免疫科古潔若教授指出, “痛”, 只是冰山一角!痛風以外的無症狀高尿酸血症危害是潛在、持續性的,
統計:三成天河體檢者“中招”
近年來, 痛風、高尿酸血症發病率迅速攀升, 年輕化趨勢愈加顯現。 1998年上海高尿酸血症患病率為10.1%, 到2004年時, 廣州人群患病率高達21.8%。 11年後, 據2015年最新統計發現, 廣州天河區體檢人群中高尿酸血症平均患病率竟高達33.48%。
更值得關注的是, 2015年廣東佛山體檢人群調查顯示, 男、女高尿酸血症平均患病年齡分別為40.4和47.5歲, 均比1998年上海調查結果中男、女患高尿酸血症的年齡提前了18.2歲。 在經濟更為發達、生活方式不盡合理的沿海地區, 痛風、高尿酸血症蔓延形式更為嚴重。
成年男性高尿酸血症診斷標準為血清尿酸大於420 umol/L。 古潔若指出,
發病:最青睞男性、嗜酒者、胖人
如果給痛風患者畫一幅標準像, 大部分患者符合以下六個特徵:
1.男性。 95%的痛風好發於男性。 這是因為男性多喜飲酒, 喜進食富含嘌呤、蛋白質的食物, 而女性體內的雌激素有促進腎臟排泄尿酸以及抑制關節炎發作的作用。
2.中年人。 痛風易光顧中年人。 40~55歲是痛風的高發年齡。
3.肥胖者。 60%~70%的痛風患者是肥胖者, 40歲以下的痛風患者中85%的人體重超標。
4.痛風者的親屬。 如父輩患痛風, 其後代的發病率可達50%~60%。
5.經常超量進食高嘌呤、高蛋白、高脂肪食物及大量長期飲酒。 有醫生統計, 筵席不斷者痛風的發病率為30%, 常吃火鍋者、愛喝酒者的痛風發病也多。
6.其他疾病患者。 多種原因引起的腎功能損害、血液病、腫瘤放化療及長期使用某種藥物亦可使痛風的發病率增高。
降尿酸
不能滿足于“正常”
有些患者光顧著止痛, 忽視降尿酸治療。 但是, 將血尿酸長期維持在正常低限水準是預防痛風發作的最有效措施, 是真正的“正本清源”。
尿酸持續達標, 可以減少痛風的發作頻率, 溶解痛風石, 延緩患者發展到腎功能不全的地步。 尿酸在血液中的飽和度為400umol/L左右, 就應使用降尿酸藥物治療。 男性血尿酸超過420μmol/L或女性超過360μmol/L, 但尚未出現痛風發作的患者,
古潔若指出, 通常對於伴有痛風石的患者, 血尿酸應嚴格控制在300umol/L以下, 才能保證痛風石的緩慢溶解。 對於沒有痛風石的患者, 血尿酸應控制在360umol/L以下, 以避免痛風性關節炎的反復發作。 針對難治性痛風患者, 尿酸的控制更應嚴格保持在240umol/L以下。
不過, 由於血尿酸也有一定生理功能, 故血尿酸並非越低越好, 一般維持血尿酸不低於200umol/L。
老痛風
需每天三次監測尿酸
羅阿姨的先生是位老痛風, 她告訴記者:“我先生就是不能堅持吃藥, 每次痛了才吃, 經常痛得受不了就去看醫生。 ”
對於此類患者, 古潔若提醒要“達標治療”。 病人應每日早、午、晚做三次尿酸監測, 確保尿酸長期穩定保持在300~360umol/L,
她強調, 痛風患者最重要的是從飲食控制尿酸, 病人最好每天飯前測一次, 飯後再測一次, 這樣就可以知道哪些食物會引起尿酸波動。 此外, 每日早午晚做監測還可以清楚地知道不良行為習慣, 如熬夜、喝酒等對尿酸的影響。 在這個過程中, 患者的自覺性很關鍵, 要堅持監測、合理服藥, 才能有效控制尿酸平衡。 ”
運動不得法 尿酸反會升
很多痛風患者都注重飲食調理, 實際上, 合理運動鍛煉同樣重要, 不僅能促進尿酸排泄, 還能控制高血壓、高血糖和高血脂, 把痛風的“同夥”一網打盡。
運動需注意以下幾點:
1.發作期不運動。 待發作緩解之後再運動。
2.避免參加對抗性比賽運動,
3.運動量合適:每次30分鐘, 每週3~5次, 循序漸進、持之以恆。
4.劇烈運動有害無益。 例如打球、跳躍、跑步、爬山、長途步行、旅遊等, 可使痛風患者出汗增加, 血容量、腎血流量減少, 尿酸、肌酸等排泄減少, 出現一過性高尿酸血症。 劇烈運動後體內乳酸增加, 會抑制腎小管排泄尿酸, 可暫時升高血尿酸。 (記者何家、任珊珊 通訊員江瀾、查冠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