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治療手足口病
中醫理論認為, 本病的病因為外感濕熱疫毒。 當疫苗濕熱之邪傷及肺脾兩髒時, 造成肺衛失和或毒邪蘊積於脾, 使脾主四肢及開竅於口的功能失調,
辨證診治6方法
在發病的早期和中期, 一般多採用清熱解毒、化濕涼血療法, 常用的藥物有銀花、連翹、黃芩、梔子、生苡仁、牛蒡子、蟬衣、紫草、蘆根、竹葉、生石膏、黃連、燈芯草等。 發病後期, 若見手足心熱、食少、煩躁不安等, 可以加入生地、麥冬、白薇、玉竹等養陰清熱之品。
西醫對於手足口病的治療主要以抗病毒為主, 相比較而言, 中醫治療本病更具特色且素有成效。 針對寶寶比較多見的症狀, 給媽媽們介紹幾個小方子, 可以在醫師的指導下使用。
1。 如果孩子以手足皰疹為主, 可用金銀花15克、板藍根15克、蒲公英15克、車前草15克、浮萍15克、黃柏10克,
2。 手足紅腫明顯, 可用黃苓、黃連、丹皮、板藍根、白蘚片、地膚子、忍冬藤、紅花煎水清洗患處。
3。 如果孩子以口腔皰疹為主, 可用西瓜霜、冰硼散、珠黃散, 任選一種, 塗擦口腔患處。
4。 出現牙齦紅腫者, 可用板藍根、黃苓、白蘚片、竹葉、薄荷煎水含漱。
5。 如果孩子出現口腔潰瘍, 疼痛明顯伴有煩躁、哭鬧、大便秘結, 可以用銀花15克、淡豆豉9克、竹葉10克、清茶少許, 煎水代茶飲。 也可服用黃梔花口服液, 每次5~10毫升, 一日2~3次。
6。 如果孩子出現食欲不振, 不必強制進食, 可以試一下荷葉薏苡粥。 取鮮荷葉一個, 洗淨切碎, 取薏苡仁20克、大米適量, 加水適量煮粥食用。
另外特別指出, 手足口病大多以發熱起病, 在寶寶發熱時不可急於退熱而給寶寶使用激素。
科學預防6細節
雖然要做到絕對的預防手足口病很難, 但是為了寶寶的健康, 媽媽們還是要做好以下幾點, 以減少寶寶感染的幾率。
1。 生活注意
注意寶寶的休息, 防止過度疲勞, 降低機體抵抗力。
2。 飲食衛生
注意飲食衛生, 避免病從口入。 教育寶寶飯前便後洗手, 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寶寶的飲食宜清淡, 少吃油膩、燥熱、難消化的食物, 多吃蔬菜水果, 以免腸胃“疲勞”。
3。 切斷傳播途徑
流行季節不帶寶寶到人多的場所, 以減少被感染機會。 大人可能攜帶病毒, 回家要洗手漱口, 以免傳染寶寶。
4。 定期消毒
對寶寶的玩具、毛巾、水杯等定期煮沸消毒, 衣物置陽光下暴曬, 室內保持通風換氣, 還要注意定期消毒。
5。 藥物預防
新博林(利巴韋林顆粒) 兒童一次0.05克, 一日3次。
柴黃顆粒 3歲以下兒童一次半袋, 一日2次; 3歲以上兒童一次1袋, 一日2次。
6。 食療預防
荷葉粥 用鮮荷葉2張、白米50克, 將荷葉切碎, 煮粥食用;
印花蟬衣飲 用印花15克、蟬衣3克, 清茶少許, 煎水飲;
竹葉粥 用竹葉20片、燈芯10根、扁豆15克、滑石6克, 加少許糖, 煎飲用。
其預防方法可以簡單地概括為15字方針“勤洗手、勤通風、喝開水、吃熟食、曬衣被”。 另外可以多帶寶寶在空氣流通、人又不多的室外, 曬太陽也是消滅病毒的過程。
3招鑒別手足口
在夏季, 孩子身上出現紅點有很多可能, 譬如是外出時接觸過敏物而出現的紅疹,
1。 看年齡。 5歲以下的孩子是高危人群, 除此之外, 孕婦也是高危人群。
2。
注意是否發燒,
如果孩子發燒就要警惕了。
3。
觀察皮疹具體在什麼部位,
只有在手心、腳心、肘關節、膝關節、口腔、及臀部的斑丘疹及皰疹才屬於手足口病的範疇。
其實, 手足口病只要診斷明確、及時治療大多沒有什麼危險, 媽媽們不必過於擔憂。 若發現孩子出現手足口病的症狀, 就近到兒科門診就診, 進行規範的治療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