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惑疾病

寶寶斜頸切莫錯過治療“黃金期”

廣州日報訊 (記者伍君儀 通訊員游華玲)一些孩子出生不久, 就被發現有“歪脖子”的問題, 讓很多父母驚慌失措。 專家指出, 有相當一部分患者是暫時性的姿勢性斜頸, 到兩三個月大的時候就會自然消失, 但是另一些斜頸要及時進行手法按摩甚至手術治療, 切莫錯過1歲和4歲前的治療“黃金期”。

寶寶睡覺老是偏向左邊

小寶出生20多天, 睡在嬰兒床裡, 劉女士發現寶寶睡覺時腦袋老是偏向左邊, 頭後腦勺有點睡偏了, 左邊靠近大人床, 以為孩子喜歡頭朝大人們睡覺的方向, 於是給孩子調換了方向, 結果,

寶寶照樣頭朝左邊睡, 這讓劉女士非常不安, 把小寶送到南方醫科大學第三附屬醫院兒童骨科就診, 被確診為斜頸。

該院兒童骨科主任李旭介紹, 孩子斜頸有一些明顯的表現, 家長們稍微細心點就能發現:

1.頭傾向一側, 下巴朝對側肩膀;

2.眼睛斜視一側(排除斜視);

3.頸部肌肉緊繃甚至有些會出現腫塊;

4.臉部左右大小不對稱;

5.頸部活動受限制。

保守治療1歲內進行

李旭介紹說, 兒童斜頸分為姿勢性、肌源性、骨源性、神經源性等, 最常見的是前兩種。

大部分的新生兒斜頸發現於出生後3個月內, 其中姿勢性斜頸是暫時性的, 原因是胎兒在子宮內的最後兩三個月時, 姿態性擠壓造成了暫時性的斜頸外觀。 這些嬰兒除了脖子歪斜以外,

並沒有明顯的頸部活動受限或是固定性變形的狀況。 這樣的嬰兒在出生後隨著自主性肌肉的發展, 到兩三個月大時已經可以自主地控制頭頸部的肌肉, 斜頸現象會自然消失。

肌源性斜頸是最常見的兒童斜頸類型, 1歲內確診的嬰兒採取保守治療, 促進血腫早期吸收, 防止肌纖維攣縮和硬化。 若保守治療到滿一周歲時仍未得到改善, 就需尋求手術治療。

保守治療方法首推手法按摩, 按摩方式有三種(以右側斜頸為例):

1.拇指與食指捏住包塊, 順時針輕柔按摩腫塊, 每次10~15分鐘, 每天3~5組;

2.父母左手托住孩子下頜, 右手施以對抗力, 按住患側肩部, 使頭旋轉向患側, 儘量使下頜達患側肩部;

3.父母左手按住患側肩部, 右手牽拉患側頭部,

儘量使頭部儘量偏向健側。 達到最大程度時, 停留5~10秒後放鬆。

李旭建議, 家長可先帶患兒在專業的醫院按摩, 同時在醫生指導下學習按摩技巧, 掌握相應的按摩部位、力度和頻率後, 便可以在家為孩子進行規範的按摩治療了。 不過很多時候由於父母心疼孩子, 或者寶寶不配合, 按摩療效不佳, 因此, 家長在治療過程中一定要定期到醫院複診, 讓專業醫生評估後調整治療方案。

在進行手法按摩的同時, 家長平時可有意識地糾正孩子不正確的睡姿、坐姿等, 如家長在餵養孩子或者抱著孩子睡覺時, 調整自己在餵奶和睡覺時與孩子的位置關係, 比如孩子是右側斜頸, 在餵奶和睡覺時就要把孩子放于家長的左側,

反之亦然。

若持續複健治療到1歲後仍沒有明顯的改善, 或是雖有改善, 但仍有明顯的頭頸部傾斜或臉部兩側不對稱的情形, 此時就必須考慮手術治療。

手術治療1~4歲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