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涼、腿疼、腿沒勁兒!別忘了查查下肢動脈
央視網消息 :退休後的老李, 總覺得右腳發涼, 自以為是“體寒”所致, 也沒有太在意。 可最近幾個月他腳涼的症狀越來越嚴重, 並且走一小段路右腿就開始“抽筋”一樣難受, 短暫休息一下稍有緩解, 甚至連陪孫子去公園玩都追不上了, 令他十分苦惱。
最後, 經過家人的勸說, 他先後跑了北京幾家醫院的中醫科、骨科等科室, 最後在北京市石景山醫院的血管外科找到了答案: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 右下肢股淺動脈閉塞。
“管道”堵塞有生命危險
“股淺動脈是大腿段的股動脈, 我們身體下肢就是靠這個‘管道’來輸送氧氣。
通常, 人們以為動脈硬化只是心臟的冠狀動脈硬化, 可能會引起冠心病、心梗等, 或者是腦動脈硬化引起腦梗塞、偏癱等, 卻不知道動脈硬化是一種累及全身動脈的疾患, 它不僅可累及心腦血管, 而且還會累及內臟和肢體動脈。
隨著現在生活水準的提高, 下肢動脈硬化性閉塞症發病率越來越高, 但這種疾病卻並沒有引起大家的重視, 很多人誤以為“年紀大了, 腿腳不好很正常, 休息一下就好了”。
“如果這種慢性症狀持續加重, 患者腿部可能因出血有壞死的表現, 還可能面臨截肢的風險, 更可怕的是, 壞死物質通過血液迴圈, 甚至會導致腎衰竭, 引起生命危險。 ”黃柳桓醫生提醒, 吸煙、高血壓、糖尿病等人群應尤為注意。
“三大法寶”監測“敵情”
那麼, 一旦遇到腳涼、腿痛的情況, 應該做哪些檢查呢?黃柳桓醫生介紹了“三大法寶”:血管超聲、血管CTA和ABI。
血管超聲也就是通常說的彩色多普勒超聲, 由於其無創、簡便, 能夠即時顯示血流變化, 已成為篩查血管外科疾病的主要手段。
“如果是下肢疼痛、發涼, 做血管超聲檢查, 除了做雙下肢動脈血管超聲, 還要做雙髂動脈超聲, 因為給下肢供血的動脈血管實際上是在肚臍下麵就分叉了, 倘若只做下肢動脈超聲的話, 會遺漏腹部的髂動脈, 從而導致漏診。 ”黃柳桓醫生說, 患者進行下肢動脈超聲檢查前一般無須特殊準備, 但對於高度肥胖者, 位置較深的血管會受探測深度的限制而顯示不清晰。
下肢動脈血管CTA是指下肢動脈的CT血管造影, 患者經靜脈注射造影劑後, 在迴圈血及靶血管內造影劑濃度達到高峰的時間內, 進行CT掃描, 經過電腦最終重建稱為血管數位化的立體影像。
“CTA成像直觀, 類似於血管造影, 且具有創傷小、靈敏度及特異性高的優勢。
所謂的ABI是指踝/肱指數, 就是足踝部的動脈收縮壓和肱動脈收縮壓的比值。
“ABI測量被認為是診斷下肢缺血疾病的一個有效和可靠的方法, 並且具有很高的特異性和敏感性, 也可用於下肢缺血疾病的預後預測以及隨訪。 ”黃柳桓醫生一再表示, 再好的檢查手段, 還需要患者具有早發現、早就診的意識。 “醫院有先進的檢查技術, 患者沒有儘早就診, 我們也無能為力, 只能多多呼籲。 ”
手術並不意味治療結束
目前, 臨床上針對不同階段的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患者, 有不同的治療措施可供選擇,
黃柳桓醫生介紹, 腔內微創手術具有創傷小, 時間短, 術後恢復快等優勢。 手術的傷口僅僅只有2毫米, 不需要縫針, 一般在手術後6——8個小時後, 患者就可以下地活動, 手術後3天便可出院。
“手術通常是先開通閉塞血管, 然後在動脈病變處植入支架。 ”黃柳桓醫生表示, 任何手術都需要進行科學嚴謹的評估, 選擇相應的適應症。
不管是開放式手術, 還是腔內微創治療, 手術的成功並不是一勞永逸, 相反恰恰是動脈硬化全面治療的開始。 “更多時候, 我們應該從改變自己不良的生活方式開始。 ”黃柳桓醫生說, 健康的生活方式, 比如合理膳食、規律運動、戒煙限酒、樂觀心態等都可以有利於預防下肢動脈硬化、缺血性腦卒中等動脈硬化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