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劑

石膽草的功效與作用

【出處】出自《雲南中草藥》。

【拼音名】Shí Dǎn Cǎo

【英文名】Herb of Fanshaped Corallodiscus

【別名】生扯攏、石花、岩指甲、鎮心草、石荷葉、石蝴蝶、石蓮花

【來源】

藥材基源:為苦苣苔科植石膽草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orallodiscus flabellatus (Craib) Burtt [Didissandra flabellata Craib]

採收和儲藏:秋、冬季採收, 洗淨, 鮮用或曬乾。

【性味】味苦;辛;性寒

【歸經】肝經

【功能主治】清濕熱;解瘡毒;活血止痛。 主濕熱痹痛;瘡瘍腫毒;咽喉腫痛;赤白帶下;跌打損傷;外傷出血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 9-15g。 外用:適量, 搗敷;研末撒;或吹喉。

【各家論述】

1.《雲南中草藥》:活血解毒, 消腫止痛。 治月經不調, 赤白帶下,心悸, 跌打損傷, 刀傷, 瘡癰, 頑癬。

2.《昆明民間常用草藥》:清熱解毒,

除濕。 治濕熱痹症, 腮腺炎, 咽喉腫痛。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