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預防

臨床治癒是慢乙肝理想的治療目標

本文指導專家:

中國工程院院士莊輝教授

中國肝炎防治基金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楊希忠教授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302醫院張鴻飛教授

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瑞金醫院謝青教授

廣州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高志良教授

臨床治癒是慢性乙肝理想的治療目標

慢性乙肝可以實現臨床治癒即表面抗原清除, 這一概念逐漸被國內外乙肝治療領域的專家廣為接受。 2012年歐洲肝病學會指南中明確表示“停藥後持久的表面抗原清除“是慢性乙肝治療的理想終點研究發現, 經長效干擾素一年的治療能幫助3%-11%慢乙肝患者實現臨床治癒。

然而, 這一概念在公眾中的知曉率卻很低。 對此, 中國肝炎防治基金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楊希忠表示:“我們開展慢性乙肝治療認知促進活動的初衷, 就是為了讓更多患者能夠正確認識慢性乙肝, 科學規範治療, 提高依從性, 使更多患者通過有限療程實現理想的臨床治療目標, 真正提高生活品質。 ”

從病毒控制到臨床治癒

目前國際公認的慢性乙肝治療有三個終點:乙肝病毒降至檢測不到水準是可以接受的終點, 這個階段還不能停藥, 一旦停藥非常容易復發;實現停藥後持久的e抗原血清學轉換是滿意的治療終點, 達到這一治療終點才有可能實現停藥後不復發;理想的治療終點是停藥後持久的表面抗原清除,

也就是“臨床治癒”。 研究表明, 實現臨床治癒的患者發生肝硬化、肝癌的風險將明顯降低, 生活品質也將大大提升。

中國工程院院士莊輝教授解釋說:“慢性乙肝治療僅僅實現病毒檢測不到是不夠的, 實際上慢性乙肝的發生、發展都與機體免疫密切相關, 只有達到持久的e抗原清除和轉換, 甚至持久的表面抗原清除, 才能真正實現停藥後不復發。 有研究結果顯示, 治療至單純乙肝病毒檢測不到的患者, 其肝癌發生率為0.1%, 而表面抗原清除的患者僅為0.02%, 較前者下降5倍, 接近未感染慢性乙肝病毒者的水準。 ”

一生一“試”, 追求理想治療目標

在啟動會上,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302醫院張鴻飛教授、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瑞金醫院謝青教授和廣州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高志良教授就長效干擾素與口服抗病毒藥物的療效進行了深入的探討。

目前治療慢性乙肝的抗病毒藥物主要分為兩大類, 分別是核苷類和干擾素類藥物。 核苷類與長效干擾素類藥物的作用機制不同, 達到的療效也不盡相同。 長效干擾素和核苷類藥物都可以説明患者實現乙肝病毒檢測不到, 但在實現e抗原血清學轉換的比例上, 長效干擾素要高於核苷類。 另一方面, 核苷類僅有對病毒的抑制作用, 即便獲得e抗原血清學轉換, 停藥1年後復發率高達50%以上。 長效干擾素在維持停藥後的持久療效方面獨具優勢。 從達到表面抗原清除即“臨床治癒”的治療效果上來看,
核苷類較難實現表面抗原清除, 而長效干擾素更有機會實現這一目標。 長期隨訪發現, 經長效干擾素治療實現e抗原轉換的患者在停藥3年後的表面抗原清除率達到30%。 此外, 臨床實踐也表明, 對高轉氨酶低病毒載量初治患者或表面抗原水準低的核苷類藥物經治的患者, 利用長效干擾素治療可以獲得更多的臨床治癒機會。

小知識:慢乙肝認識四大誤區

誤區一:不能生育

母嬰傳播已經成為乙肝疾病傳播的主要途徑, 高達50%的乙肝病毒感染者是經母嬰傳播造成的, 正因如此, 不少女性乙肝患者由於對下一代傳染乙肝的風險十分畏懼, 往往容易放棄生育計畫。 那麼, 是不是乙肝患者就不能懷孕生育呢?其實事實並非如此,

只要注意規範治療, 乙肝患者也可以生育健康的寶寶。

誤區二:病急亂投醫

一段時期內, 利用患者急於求成的心理, 社會上曾出現諸如“乙肝快速轉陰”、“大小三陽全部轉陰”、“乙肝剋星”、“注射一針即可轉陰”之類的虛假廣告, 很多患者受到誘騙, 一味追求所謂的“轉陰”, 而忽略慢乙肝治療的關鍵。

有效的抗病毒治療不僅可以緩解症狀, 還可以顯著減少甚至阻止慢乙肝進一步發展為肝硬化及肝癌。 那些盲目追求“轉陰”、“降酶”療法, 是不科學的。

誤區三:只管眼前, 不顧長遠

很多患者雖然接受抗病毒治療, 但卻只考慮眼前, 不顧長遠。 一是只片面追求停藥, 而忽視了慢乙肝治療是一個長期的過程。 另一方面是在選擇藥物時,

只考慮短期的利益, 而沒有考慮到長期治療的需求。

誤區四:重治療, 輕生活

慢乙肝患者通常背負著沉重的心理負擔, 擺脫疾病的願望非常強烈, 以至於很多患者一味地追求療效, 心情隨著“指標”上下起伏。 他們把生活的重心完全轉移到尋找治療慢乙肝的各種新技術、新方法、新藥物方面。 殊不知, 這種過於擔憂、急於求成的心態不僅於治療無益, 反而可能會導致焦慮、恐懼、抑鬱等一系列心理問題, 影響疾病治療。 對於慢乙肝治療, 一定是持久戰, 堅持正規的治療, 保持樂觀的心理狀態, 養成良好生活習慣, 慢乙肝患者同樣可以像正常人一樣快樂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