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

五類人士不宜爬樓鍛煉

鍛煉者要密切注意是否出現膝關節腫脹, 並需做好“冷身運動”

醫學指導/廣東省工傷康復醫院物理治療師張國興

文/何雪華 通訊員黃黎鋒

廣州IFC全國登高挑戰賽舉行, 這一終點設在103層頂層、垂直高度432米、階梯共2652個的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樓宇登高賽”, 刺激又熱辣。

賽事唯一醫療康復合作機構——廣東省工傷康復醫院專家提醒, 將爬樓登高作為鍛煉方式, 最易導致膝關節損傷, 五類人士最好不要參與, 鍛煉者要密切注意是否出現膝關節腫脹, 並需做好“冷身運動”。

爬樓運動最損膝關節

運動不當可發生各種損傷,

比如股四頭肌損傷、踝關節外側韌帶損傷、膝關節交叉韌帶損傷、半月板損傷等, 廣東省工傷康復醫院主管治療師張國興介紹, 登高賽、爬樓運動雖然屬於有氧運動, 不僅可消耗熱量, 還可鍛煉人體的內臟器官, 增強心肺功能及腿肌肉靈活性、力量, 但最損膝關節。

“運動時即使不帶一物, 但爬樓仍屬負重。 ”張國興說, 向上爬時, 人體自身使得膝蓋負擔的重量會瞬間增加到4倍左右。 以一個體重60公斤的人為例, 走平路時, 兩邊膝蓋各承重60公斤, 但爬樓梯時膝蓋負重就高達240公斤, “相當於背了一架鋼琴”, 而且爬的速度越快, 膝關節負重、受壓力越大。 爬樓時, 膝蓋還要前後移動、側向扭轉, 對半月板等關節軟組織也會造成磨損。

此外, 民間說法“上樓健身, 下樓傷身”也有道理, 因為下樓梯時, 膝蓋、踝關節要承受整個身體的重量, 不斷重複此動作, 關節受壓的強度增加, 受磨損的可能性增大。

不痛只腫也要即時停止

專家提醒, 像足球、籃球等運動一樣, 登高爬樓以膝關節交叉韌帶損傷最常見, 因其運動特性是急停急轉、起跳落地。 膝關節交叉韌帶損傷時, 可能聽到韌帶斷裂彈響, 但也可能沒有這些症狀, 尤其是沒有合併其他損傷時, 很可能痛感不明顯, 只是即刻出現膝關節腫脹。 “哪怕只出現腫脹而不疼痛, 也要即時停止運動, 進行康復治療。 ”

張國興強調, 因為前交叉韌帶是膝關節四大韌帶之一, 不及時處理, 將影響脛骨前移限制、伸膝時防止膝蓋內翻、與後交叉韌帶一起調整膝關節旋轉復位等功能,

損傷後甚至可能造成膝關節不穩, 傷者罹患慢性膝關節病, 並增加骨性關節炎的發生幾率。

膝關節受損“大米原則”處理

一旦登高爬樓時出現膝關節腫脹甚至疼痛, 張國興建議, 即時按“大米原則RICE”處理, 如無法緩解或治癒, 一定要就醫。 一般來說, 處理分四步:

1.休息(Rest), 即停止受傷部位的運動, 促進關節儘快恢復;

2.冰敷(Ice), 將冰敷袋置於受傷部位, 在受傷後1~2天內, 每隔2~3小時冰敷15~30分鐘, 特別要注意皮膚的感受——冷-疼痛-灼燒-麻木, 當變成麻木時, 務必移開冰敷袋, 以防凍壞肌肉組織;

3.壓迫(Compression), 可以用繃帶包紮受傷部位, 減少內部出血, 壓迫可使得受傷區域腫脹減少;

4.抬高(Elevation), 抬高膝關節, 避免進一步水腫。

這一抬高動作, 應使傷處高於心臟, 儘量持續至傷後24小時。 當懷疑合併骨折時, 先固定再抬高。

防損傷既要熱身也要冷身

爬樓登高時預防損傷, 既要做好熱身運動, 也要做好冷身運動。

熱身要輕緩進行牽伸運動, 比如扭伸頭頸、肩頭、軀幹、下肢, 也可進行慢走或慢跑。 熱身需要做夠5~10分鐘。 張國興特別提醒, 爬樓登高鍛煉結束後, 務必做好冷身運動, 否則人體可能出現眩暈、噁心、筋疲力盡的感覺, 嚴重者會出現頭暈目眩甚至暈倒等情況。

慢跑、行走、牽拉等都是適合作為“冷身”的運動專案, 需要逐漸減慢動作, 至身體恢復平靜(心率降至120次/分以下)即可, 大概需時5~10分鐘。

此外, 運動後1小時內, 儘量不要吃飯、睡覺、洗澡等, 避免全身血運集中在某個部位,

導致大腦供血供氧不足, 出現不良反應。

五類人士勿爬樓運動

專家認為, 爬樓登高並不是老少鹹宜, 特別是五類人士最好不要爬樓登高:

一是肥胖或超重者, 這些人士的體重大, 爬樓時對膝關節的損傷將是正常體重者的數倍;

二是老人, 40~50歲以上的人群, 已經開始出現骨質疏鬆、骨關節退化, 尤其是女性, 膝關節在運動中尤其脆弱;

三是骨節炎患者不宜, 此類運動可導致炎症加重;

四是膝關節內翻或外翻者, 即外在表現為X、O形腿的人士, 因為人體力線偏移, 膝關節平穩性不足, 受傷機會大增;

五是心血管疾病、心肺疾病患者不宜, 因此項運動需要人體短時間內調集大量血液供應下肢, 容易影響心、腦、肺供氧,

加大心梗、腦梗等發生幾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