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惑疾病

如何預防缺鈣引發的疾病

目錄:

第一章:如何預防缺鈣引發的疾病

第二章:女性缺鈣易患糖尿病

第三章:“加減乘除”法則帶您走出補鈣誤區

編者按:提到缺鈣, 大家可能最多只能想到骨質疏鬆。 其實缺鈣可能會引起很多的疾病。 那麼什麼樣的人容易缺鈣呢?缺鈣會引發什麼樣的疾病呢?下面小編就和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缺鈣的N多罪行

講到缺鈣, 大多數人聯想到的是骨質琉松, 其實缺鈣還和不少慢性疾病有關。 下面幾種疾病症狀要注意:

高血壓

研究發現, 缺鈣也是引起高血壓的一個因素, 而在飲食中增加鈣的攝入量, 可以適當降低高血壓的發生率。

因為鈣能防止血管的緊張性收縮, 有助於改善血管的彈性。

經常疲勞

鈣不但是構成骨骼和牙齒的主要成分, 它還參與心臟搏動、神經傳導、血液凝固和肌肉收縮的調節等重要生理過程。 在骨骼肌的收縮過程串, 鈣結合蛋白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鈣缺乏則各種肌鈣蛋白含量下降, 骨骼肌的收縮功能減弱, 人體就會感到疲倦乏力。 因此, 對於經常疲勞但又查不出什麼器質性病變者, 應注意是否由缺鈣引起。

糖尿病

糖尿病引起的代謝紊亂會使骨質流失, 造成體內鈣質不足。 鈣在胰島素分泌和細胞內傳遞資訊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 糖尿病人補充足夠的鈣, 除了有助於防止骨鈣丟失, 還有利於促進胰腺β細胞分泌胰島素,

提高機體胰島素受體的敏感性, 提高降糖效果。

幼兒好動、情緒不穩定

孕期、哺乳期的婦女及嬰幼兒補充足夠的鈣, 有助於胎兒及嬰幼兒的正常發育。 除骨骼和牙齒的形成及發育外, 鈣還與神經肌肉活動有關。 當血鈣降低時, 外界只要有輕微刺激, 就會使神經肌肉產生強烈反應, 發生肌肉痙攣、甚至全身性的抽搐。 此外, 鈣有抑制神經細胞異常興奮的作用, 缺鈣的兒童好動、情緒不穩定、思維容易分散, 因此補鈣有助於改善兒童精神狀態。

腸癌

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綜合分析了人們每日對牛奶、乳酪、優酪乳以及其他富含鈣質的食品攝入情況, 發現鈣的攝取量可能與結腸癌的患病率有關。

研究顯示, 每日飲用250毫升以上牛奶的人, 其患結腸癌的幾率要比幾乎不喝牛奶的人低15%左右。 這可能是由於鈣質不僅可吸收和結合腸道中脂肪酸、膽汁酸等致癌物, 將這兩種物質結合成不易溶解的化合物, 並隨糞便排出體外, 還能影響細胞生化反應, 調控細胞生長, 從而起到預防腸道腫瘤的作用。

女性缺鈣易患糖尿病

在長達20年的跟蹤調查中, 研究人員每隔2~4年對調查物件從食物和補充劑中攝入的維生素D和鈣進行評估顯示, 鈣攝入量最高的婦女比鈣攝入量最低的婦女患糖尿病的風險低21%。

缺鈣容易骨質疏鬆、腰酸背痛, 很多人覺得不算是什麼大病, 但女性缺鈣卻容易患上糖尿病, 美國塔夫茨-新英格蘭醫療中心的阿納斯塔西奧斯·皮塔斯博士等人在醫學雜誌《糖尿病治療》上發表報告說,

與一般人群相比, 缺鈣的女性得糖尿病的風險更大一些。

缺鈣的女性大都處在絕經期或產後的階段, 內分泌容易紊亂, 使胰島素的分泌受到影響。 再加上此時的女性活動量明顯減少, 容易發胖, 情緒又很不穩定, 經常發火、煩躁, 這些都是糖尿病誘因。

解放軍305醫院內分泌科主任祝開思說, 這只是一方面的原因, 其實, 鈣在胰島素的分泌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胰島細胞的表面有個鈣“通道”, 體內充足的鈣通過這個“通道”進入胰島β細胞後, β細胞接受到鈣才開始分泌胰島素, 鈣就像胰島素的“開關”一樣。 可見, 如果缺鈣勢必會導致胰島素分泌不足,

增加患糖尿病的幾率。

因此, 處在這個時期的女性可別小看補鈣的作用, 在沒有感到腰酸背痛、腿抽筋等缺鈣的症狀前, 最好去醫院做個骨密度檢查, 以便確定補鈣的劑量。 平時注意多吃含鈣的食品, 如牛奶、蝦皮等, 尤其不能忽視維生素D的補充, 當心情煩躁、易怒時, 不妨出去走走, 曬曬太陽, 不但讓心情愉快, 還可以享受免費的維生素D“大餐”, 把情緒和缺鈣這兩個糖尿病的誘因一起消滅。

“加減乘除”法則帶您走出補鈣誤區

對於嬰幼兒來說, 充足的鈣質吸收對孩子的發育是非常重要的。 鈣是構成人體骨骼的主要成分, 據研究證實, 人體中鈣的99%集中於骨骼和牙齒中, 其餘的1%以游離狀態存在於軟骨組織細胞外液及血液中。

美國補鈣專家迪巧一直堅持:只有科學補鈣, 才能保證嬰幼兒獲得充足的鈣質, 盲目補鈣不但無法保證嬰幼兒獲得骨骼生長所需的鈣質, 還可能給孩子的健康帶來影響。 孩子的日常飲食中既有補充鈣質的食物, 也有抑制鈣質吸收的食物, 我們只有學會補鈣加減乘除法, 才能更科學的為孩子補鈣。

預防寶寶缺鈣的“加減乘除”法則

加:多食含鈣豐富的食物。 食物補鈣是最常見的方法, 但是效果沒有藥物補鈣迅速。 母乳和配方奶是嬰兒首選的補鈣食物, 年齡稍大一些的寶寶, 除了乳製品外, 還可以通過豆製品、骨頭湯、蝦米、魚肉等食物補充鈣質。

減:減少重口味的刺激。 為了迎合寶寶口味, 不少家長從給孩子添加輔食或是喂水時過早就用酸酸甜甜等刺激性的口味, 從而讓孩子吃得更多更香,其實這都是錯誤的。嬰幼兒期是味蕾發育和口味偏愛形成的關鍵時期,如果家長刻意用過重的口味來吸引寶寶,孩子就可以形成不健康的飲食習慣。鈣劑也是如此, 鈣劑太酸或太甜會引起嬰兒偏好甜味食品和飲料,這容易導致齲齒和肥胖,過重的味覺刺激還會導致味蕾反應遲鈍,嬰兒因而會變得挑食偏食,不利於成年後的健康。

從而讓孩子吃得更多更香,其實這都是錯誤的。嬰幼兒期是味蕾發育和口味偏愛形成的關鍵時期,如果家長刻意用過重的口味來吸引寶寶,孩子就可以形成不健康的飲食習慣。鈣劑也是如此, 鈣劑太酸或太甜會引起嬰兒偏好甜味食品和飲料,這容易導致齲齒和肥胖,過重的味覺刺激還會導致味蕾反應遲鈍,嬰兒因而會變得挑食偏食,不利於成年後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