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劑

羅浮柿的功效與作用

【拼音名】Luó Fú Shì

【來源】

藥材基源:為柿科植物羅浮柿的葉、莖皮。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Diospyros morrisiana Hance

採收和儲藏:夏、秋季採收, 鮮用或曬乾。

【原形態】喬木或小喬木, 高可達20m。 樹皮黑色, 片狀剝落。 枝灰褐色, 散生長圓形皮孔, 嫩枝流生短柔毛。 葉互生;葉柄長約1cm, 嫩時疏被短柔毛, 先端有很狹的翅;葉薄革質, 長橢圓形, 長5-10cm, 寬2.5-4cm, 先端短漸尖或鈍, 基部楔形, 邊緣微背卷, 上面有光澤, 深綠色, 下面綠色, 幹時上面常呈灰褐色, 下面常變棕褐色;中脈下麵凸起, 側脈每邊4-6條。 雄花序短小, 腋生, 下彎, 生銹色絨毛;雄花帶白色;花萼鐘狀, 有絨毛, 4裂, 裂片三角形;花冠開放時近壺形,

4裂, 裂片卵形, 反曲;雄蕊16-20, 著生在花冠管基部, 每2枚合生成對, 腹面1枚較短;花梗2mm。 雌花腋生, 單生;花萼淺杯狀, 外面被伏柔毛, 內面密生棕色絹毛, 4裂, 裂片三角形;花冠近壺形, 長約7mm, 內面有淺棕色絹毛, 4裂, 裂片卵形, 先端急尖;退化雄蕊6;子房球形, 花柱4, 通常合生至中部, 有白毛;花梗長約2mm。 漿果球形, 直徑約1.8cm, 黃色.有光澤.宿存萼近平展, 方形, 內面生絹毛, 4淺裂。 花期5-6月, 果期11月。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1100-1450m的山坡、山谷疏林下及密林、灌叢產, 或溪旁、水邊等處。

資源分佈:分佈於西南及浙江、江西、福建、臺灣、湖菊、廣東、海南、廣西等地。

【性味】苦;澀;性涼

【功能主治】解毒消炎;收斂止瀉。 主食物中毒;腹瀉;痢疾;水火燙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

9~15g, 鮮葉可用至30g。 外用:品質, 研末, 調敷。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