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黃,
從周朝開始,
就被歷代列為皇封貢品。
地黃性甘、寒,
歸心、肝、腎三經。
生地、熟地都是地黃的乾燥根,
為同一藥物的不同加工品。
新鮮地黃入藥稱為鮮生地,
塊根乾燥切片入藥名為生地黃,
經過蒸煮炮製後的成品入藥名為熟地黃。
生地黃有清熱涼血、益陰生津、潤腸之功效;鮮地黃滋陰之力稍遜,
但清熱生津、涼血止血之力較強;熟地黃則既善養血滋陰,
又能補精益髓。
1、 地黃和熟地黃的故事
·我們先來看一個生地黃治療鼻出血的記載:
宋代方書《信效方》中,
作者一次在汝州外出驗屍,
地保趙溫卻沒到驗屍現場。
他就問當地人:“為何趙保不來?”回答說:“趙保衄血(nǜ xuè,
凡非外傷所致的某些部位的外部出血症。
包括眼衄、耳衄、鼻衄、齒衄、舌衄、肌衄等,
以鼻衄為多見。
)數鬥,
昏沉沉的,
眼看有生命危險了。
”他馬上去找趙保,
只見趙的鼻血就像屋簷水似的不斷滴著。
他馬上按平日所記的幾個止衄血的方子,
配藥給趙治療,
但血勢很猛,
吹入鼻中的藥末都被血沖出來了。
他想:治血病沒有藥能超過生地黃的了,
於是當機立斷,
即刻派人四處去尋找生地黃,
得到十餘斤。
來不及取汁,
就讓趙生吃,
漸漸吃到三四斤,
又用生地黃渣塞鼻,
過了一會兒,
血便止住了。
再來看一則藥王孫思邈關於熟地黃的軼事:
傳說孫思邈101歲時,
還到處遊玩。
一天傍晚,
他來到一個河邊小村,
見一老人左手捏著一隻蜻蜓,
右手捂著屁股大哭。
孫思邈見老人年齡比自己還大,
就上前勸慰:“老人家,
為何大哭?”老人說:“爺爺打我。
”孫思邈大吃一驚:“那你多大年紀了?”老人說:“我剛過完365歲生日,
因為貪玩,
忘了吃熟地茶,
所以挨打。
”說完又傷心地哭了起來。
孫思邈好奇:“你爺爺在哪裡?”老人用手一指:“門口躺在蓑衣上數星星的那人就是。
”孫思邈走了過去,
見躺在蓑衣上的人正全神貫注地數著星星,
比剛才那個老人年輕多了,
旁邊還坐著一個小姑娘,
正用蒲扇為他打蚊子。
孫思邈問小姑娘:“你在給誰打蚊子呀?”小姑娘說:“這是我玄孫,
脾氣太壞了,
動輒就打孩子。
唉!教育孩子哪有這樣的?都是讓我那老公公給寵的。
”孫思邈更加好奇:“你老公公在哪裡?”小姑娘說:“河邊捉魚去了。
”孫思邈問:“能否告訴我,
什麼是熟地茶?”小姑娘說:“就是熟地黃加米熬的粥。
我們春天用來和胃降火,
夏天用來降溫除煩,
秋天用來滋陰去燥,
冬天用來補血驅寒。
每日上午必須吃一碗,
今天淘氣的孩子忘了喝,
挨一頓揍,
應該!” 孫思邈感慨萬千,
本來以為自己夠高夀了,
沒想到天外有天,
人外有人。
於是向小姑娘要了一包熟地黃,
並根據地黃的特性和平生所學,
研製出了九蒸九曬熟地黃的炮製工藝。
據說,
因為常吃熟地黃,
孫思邈又多活了四十多年,
直到一百四十多歲才無病而終。
據《舊唐書》記載:他死後“經月余,
顏貌不改,
舉屍就木,
猶若空衣,
時人異之。
”這可能和他長期練氣功並服用熟地黃等藥物,
使其肌體代謝發生了某些特殊變化有關吧!後來明代李時珍把“九蒸九曬法”收入了《本草綱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