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平裹粽的做法
恩平人包的粽子也很有自己的特色。 粽葉是從深山老林採摘的, 這裡裹粽子的帶子是帶刺的野生植物, 從深山割回來後用針去刺, 削成細條。 粽葉和粽帶都要經幾煲幾漂才可用, 這樣蒸熟的裹粽, 帶有獨特的香氣, 不會夾生米, 保存多日也不變質。
粽子的餡料和其他地方差別不大, 綠豆、鹹蛋、雞肉等。 有一樣不可缺少的, 就是配以一種俗名叫“紅籃”的草本植物, 取其葉切成絲, 配入各種餡料中攪勻, 這種“紅籃”蒸熟後, 在粽子中心變成紅色, 十分好看, 且有一種特別的香味。
恩平人過五月節(端午節), 與別的地方不同, 有興過初一的, 有興過初五的。 這是因為清朝咸豐年間恩平發生了“土客爭鬥”事件, 有的地方為了走避土客之亂, 提早在初一過五月節, 於是就有了初一、初五都過五月節的習俗。
裹粽子是恩平不少婦女的拿手好戲, 用大鐵鍋熬上七八個鐘頭才撈起來食用。
粽子款式多樣, 有“四角粽”、“雙龍角”和“單龍角”。 “四角粽”主要是用來食用的, “單龍角”和“雙龍角”則是供孩童玩賞。 五月節這一天, 孩子們背著粽子到河中洗“龍舟水”, 據說可得屈原庇護, 讀書聰明。
粽子主要分鹹粽(又稱有味粽)和灰水粽(又叫梘水粽)。 鹹粽以糯米為主料, 輔以綠豆(或赤小豆、眉豆)、鹹蛋、肥豬肉(可以除去鹹蛋的腥味)、雞肉、叉燒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