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帕金森 五學科專家放“新招”
帕金森病被俗稱為“另類衰老癌”。 患者以中老年人居多, 是表現為肢體震顫、僵硬、動作遲緩等症狀的一種神經退行變性疾病。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任珊珊通訊員彭福祥
核醫學科:影像新技術有助於早期診斷
帕金森病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可延緩疾病進展。 然而帕金森病早期症狀未必典型, 患者容易被誤診為腦梗塞、抑鬱焦慮等其他疾病。 這樣一方面推遲了用藥時機, 另一方面讓不少的患者接受了不合適的治療。
中山一院核醫學科主任張祥松教授指出, 該院率先利用氟多巴PET顯像設備檢測“腦多巴胺能神經元減少”,
神經科:晨僵、睡不好?新藥有對策
帕金森病的治療方法主要是藥物治療。 在用藥方面, 左旋多巴類是治療帕金森病最有效的藥物, 剛開始用藥時, 療效顯著, 然而“蜜月期”頂多只有3~5年, 不少患者隨後會出現療效減退, 表現為藥效持續時間縮短, 有些人則出現手舞足蹈樣動作, 即“異動症”等運動併發症, 嚴重影響了患者的生活品質。
新藥或許能幫助患者解決這些問題。 中山一院神經科專科主任陳玲教授指出, 非左旋多巴類藥物因半衰期長在帕金森病運動併發症的治療中起到重要作用。 新型B型單胺氧化酶抑制劑, 可能具有神經保護作用和較好地改善患者晨起的僵直狀態;而新型多巴胺受體激動劑,
目前, 中山一院參與了全國多項帕金森病新藥多中心臨床研究, 患者如願參與新藥臨床研究, 可向就診醫生諮詢。
康復科:行走不穩?可穿戴設備來幫忙
步態困難和行走不穩是中晚期帕金森病患者最嚴重的運動症狀, 也是非常棘手的問題, 易致患者跌倒而引起骨折外傷等一系列合併症。 更糟糕的是, 藥物和手術對緩解步態困難幫助不大。 記者從中山一院康復科獲悉, 借助可穿戴設備及人工智慧等新技術,
可穿戴設備是一套智慧步態訓練系統。 使用時, 患者需佩戴大腿可擕式感測器和藍牙耳機, 通過下肢步態來觸發藍牙耳機音樂的連續播放, 通過啟動腦多巴胺覺醒激勵系統, 從而重新塑建步態和步幅自主控制。 使用者可以在安全、愉悅、自我激勵的狀態下快速達到步態鍛煉的效果。 除了帕金森病患者, 其他需改善步態的老年性疾病患者也可使用這套設備進行訓練。
神經外科+麻醉科:DBS手術可在全麻下完成
中山一院神經外科副主任劉金龍教授指出, 對於病程超過五年、出現運動併發症的原發性帕金森病患者來說, 還可寄望於有“腦起搏器”之稱的腦深部電刺激術(DBS)的治療。
DBS手術是中晚期帕金森病治療的重要手段,
目前, 國內多採用局麻下的DBS手術。 患者需要在手術前停藥, 在手術中則需保持清醒狀態, 配合術中測試以達到最佳的腦部電極植入。 然而, 有相當多的患者難以承受停藥後症狀加重、手術定位頭架的不適、固定體位限制、呼吸功能限制等影響, 導致緊張、恐懼、疼痛, 甚至因為不能耐受和配合長時間的清醒手術而導致手術中斷失去治療機會。 更糟糕的是, 有些患者在手術中難以克制緊張、恐懼、疼痛, 引發心率快、血壓增高, 造成心肺功能的損害, 增加術後顱內出血、肺水腫等併發症發生的風險。
中山一院麻醉科江楠教授與神經外科劉金龍教授、楊超教授聯合協作,
康復科:吞咽困難說不清?可求助康復訓練
藥物及手術對吞咽困難、語言及步態障礙的改善效果非常有限, 康復訓練卻可以起到顯著的改善效果。 中山一院康復科治療師卞瑞豪介紹, 專業康復醫生和治療師可根據患者功能障礙情況, 制定個體化的運動療法, 選取合適的輔助器具, 讓患者改善功能。 康復療法包括言語吞咽療法、肢體運動療法、認知心理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