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痹吃什麼藥
胸痹屬於中醫中的病症名稱, 患病之後會有胸部悶痛、背部疼痛的特點, 致病因素有很多, 不良的飲食習慣以及心理方面的原因都會導致胸痹的發生, 顯然會對患者的健康造成比較大的影響。 因此, 能夠治療胸痹的藥物就成為了最關心的事情。 那麼, 胸痹吃什麼藥?下面咱們就來詳細看看吧。
1.寒凝心脈
證候:卒然心痛如絞, 或心痛徹背, 背痛徹心, 或感寒痛甚, 心悸氣短, 形寒肢冷, 冷汗自出, 苔薄白, 脈沉緊或促。 多因氣候驟冷或感寒而發病或加重。 治則:溫經散寒, 活血通痹。 主方:枳實薤白桂枝湯合當歸四逆湯。
若疼痛劇烈, 心痛徹背, 背痛徹心, 痛無休止, 伴有身寒肢冷, 氣短喘息, 脈沉緊或沉微者, 為陰寒極盛, 胸痹心痛重證, 治以溫陽逐寒止痛, 方用烏頭赤石脂丸。 蘇合香丸或冠心蘇合香丸, 芳香化濁, 理氣溫通開竅,
陽虛之人, 虛寒內生, 同氣相召而易感寒邪, 而寒邪又可進一步耗傷陽氣, 故寒凝心脈時臨床常伴陽虛之象, 宜配合溫補陽氣之劑, 以溫陽散寒, 不可一味用辛散寒邪之法, 以免耗傷陽氣。
2.氣滯心胸
證候:心胸滿悶不適, 隱痛陣發, 痛無定處, 時欲太息, 遇情志不遂時容易誘發或加重, 或兼有脘腹脹悶, 得噯氣或矢氣則舒, 苔薄或薄膩, 脈細弦。 治則:疏調氣機, 和血舒脈。 主方:柴胡疏肝散。
若兼有脘脹、噯氣、納少等脾虛氣滯的表現, 可用逍遙散疏肝行氣, 理脾和血。 若氣鬱日久化熱, 心煩易怒, 口幹, 便秘, 舌紅苔黃, 脈數者, 用丹梔逍遙散疏肝清熱。 如胸悶心痛明顯, 為氣滯血瘀之象, 可合用失笑散, 以增強活血行瘀、散結止痛之作用。
氣滯心胸之胸痹心痛, 可根據病情需要, 選用木香、沉香、降香、檀香、延胡索、厚樸、枳實等芳香理氣及破氣之品, 但不宜久用, 以免耗散正氣。 如氣滯兼見陰虛者可選用佛手、香椽等理氣而不傷陰之品。
3.痰濁閉阻
證候:胸悶重而心痛輕,
若患者痰黏稠, 色黃, 大便幹, 苔黃膩, 脈滑數, 為痰濁鬱而化熱之象, 用黃連溫膽湯清熱化痰, 因痰阻氣機, 可引起氣滯血瘀。 另外, 痰熱與瘀血往往互結為患, 故要考慮到血脈滯澀的可能, 常配伍郁金、川芎理氣活血, 化瘀通脈。
若痰濁閉塞心脈, 卒然劇痛, 可用蘇合香丸芳香溫通止痛;因於痰熱閉塞心脈者用猴棗散, 清熱化痰, 開竅鎮驚止痛。
胸痹心痛, 痰濁閉阻可酌情選用天竺黃、天南星、半夏、瓜蔞、竹茹、蒼術、桔梗、萊菔子、浙貝母等化痰散結之品, 但由於脾為生痰之源,
4.心氣不足
證候:心胸陣陣隱痛, 胸悶氣短, 動則益甚, 心中動悸, 倦怠乏力, 神疲懶言, 面色晄白, 或易出汗, 舌質淡紅, 舌體胖且邊有齒痕, 苔薄白, 脈細緩或結代。 治則:補養心氣, 鼓動心脈。 主方:保元湯。
若兼見心悸氣短,
補心氣藥常用人參、黨參、黃芪、大棗、太子參等, 如氣虛顯著可少佐肉桂, 補少火而生氣。 亦可加用麥冬、玉竹、黃精等益氣養陰之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