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惑疾病

我國黑色素瘤每年新發病例約2萬例 呈年輕化趨勢

【環球網報導 記者 沙瓊】“黑色素瘤是惡性程度最高、發病率增長最迅速的腫瘤之一。 中國每年新發病例約2萬人。 ”北京大學腫瘤醫院腎癌黑色素瘤內科主任醫師斯璐指出, 隨著認知度提升, “美黑”、紋身等的流行, 該病呈現年輕化趨勢。

過去, 黑色素瘤基本上沒有有效的治療方法, 傳統意義上的化療、放療有效率非常低, 化療單藥總體有效率小於10%。 近年來, 黑色素瘤的臨床治療方面取得了數次突破性進展, 黑色素瘤已經成為所有惡性腫瘤當中治療模式變化最快的惡性腫瘤。 斯璐介紹, 目前晚期黑色素瘤的1年生存率從上世紀90年代的25%-35%延長到了如今的75%,

個體化靶向治療和免疫治療是其中最關鍵的突破點。

斯璐強調, 亞洲黑色素瘤與西方白種人黑色素瘤發病特點存在較大差異, 不能照搬西方經驗。 亞洲黑色素瘤主要以肢端和粘膜亞型為主。 由於中國黑色素瘤發病位置以肢端居多, 很容易被忽視, 很多患者確診時已經是晚期。 中國確診為晚期的黑色素瘤患者人數比美國高四倍。

如何早做預防, 及時發現呢?斯璐提醒, 正常的痣應該是邊界清晰, 規則對稱的肉棕色、棕黑色的圓形痣, 應該直徑小於5毫米。 明顯隆起的皮內痣一般不會惡變, 平的、長在四肢末端的交界痣以及混合痣(皮內痣與交界痣混合)也容易惡變。

一旦發現不對稱、邊緣出現地圖樣或波浪樣的改變、顏色變為污濁的黑色、直徑超過5毫米、短期內突然長大的痣, 一定要留意, 到專業醫院找醫生判斷。

8月25-26日, 由北京大學腫瘤醫院和CSCO黑色素瘤專家委員會主辦的2018第四屆北京黑色素瘤國際研討會在京成功舉辦, 20餘位黑色素瘤領域國際級頂尖專家齊聚一堂, 共同探討黑色素瘤治療的最新進展。 北京大學詹啟敏院士、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孫燕院士、CSCO副理事長秦叔逵教授擔任大會榮譽主席, 北京大學腫瘤醫院副院長、中國臨床腫瘤學會黑色素瘤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郭軍教授、美國麻省總醫院癌症中心Keith T. Flaherty教授共同擔任大會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