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養生別一上火就用解毒丸
隨著天氣一天天轉暖, 我們迎來了欣欣向榮的春天。 春季生機蓬勃, 是人體機能、新陳代謝最活躍的時期。 如果將全年的養生保健比作蓋房子, 那麼春季養生就相當於打地基。
雖然我們可以隨口說出幾句“春捂秋凍”等養生口訣, 可對於此時的養生禁忌卻瞭解甚少。 一旦因疏忽沒有打下堅實的基礎, 身體這座“大廈”的牢固性也就沒有了保證。 春季養生切記別做這八件事。
一忌上火就用解毒丸。
“剛到春天, 我的口腔潰瘍就沒消停過, 吃了牛黃解毒丸也不頂事兒!”劉小姐鬱悶地抱怨道。 其實在專家眼中,
專家支招:春主生髮, 燥是一大特點, 很多人會出現口乾舌燥、大便幹結等“上火”症狀。 中醫將“上火”分為實火、虛火, 要根據“火種”來滅火。
比如牛黃解毒丸對降實火, 也就是伴有大便幹結的症狀有用, 但對因脾胃虛引起的上火作用不大。 預防上火應做到每日多吃果蔬、多喝水、規律排便等, 還可喝點菊花茶、金銀花茶。
二忌“春捂”不當。
很多人都知道春捂秋凍, 但做起來卻出現兩個極端:年輕人靠著火力壯不捂, 早早就穿起了單衣和單鞋;老人、小孩卻容易捂過頭, 捂出了汗還“頑固”地不脫衣服。
專家支招:“春捂”有三大要點:
第一, 別急著“換季”。 冬季衣物先別急著收起來, 等氣溫穩定了再換季;
第二, 隨時增減衣物。 春天氣候變化異常, 早晚溫差變動大。 可以帶件衣服備用, 晚上睡覺時搭條小毛毯, 避免寒氣損傷陽氣;
第三, 別捂出汗。 捂過頭了也會導致感冒、抵抗力下降。
三忌一犯“春困”就睡。
在春日暖洋洋的陽光照射下, 人體血管擴張, 血流速度加快, 容易導致大腦缺氧, 進而招惹到“瞌睡蟲”。 但一困就睡, 卻對健康很不利。 睡得時間太長會進一步減少腦部血流量, 抑制大腦皮層的興奮度, 可能越睡越不醒, 反而更疲憊。
專家支招:解決春困要抓住兩個黃金時間點:一是起床後;二是午飯後。 《黃帝內經》提到:“夜臥早起”。 就是說春季可以稍晚點睡(晚11點), 但要早起(早6點半), 以順應人體陽氣的生髮。
起床後不妨伸個懶腰, 做做乾洗臉,
四忌吃得太酸、辣。
“春夏補陽”是《黃帝內經》等醫學經典推崇的養生準則, 在五臟和五味的關係中, 酸味有收斂作用, 不利於陽氣的生髮和肝氣的疏泄。 吃得太酸、太辣都會損傷陽氣。
專家支招:中醫講春為肝氣當令, 它有利於調節各大臟腑的功能, 但有一個缺點, 就是易傷脾。 而酸味入肝、甘味入脾, 因此春季應少吃酸以防肝氣過旺, 多吃香辛的食物可疏發肝氣而補益脾氣。
韭菜是春季最好的食物, 可多吃但不宜過量;而香菜、蔥、蒜、蓮子、大棗、山藥等也很適合春季吃。 此外, 應告別冬季養生式溫補, 改以健脾胃。 要少吃發物和易引起“上火”的食物,
五忌一套護膚品用到底。
春天的外部環境和皮膚狀況與冬季有很大差異。 春季粉塵飛揚, 皮脂腺分泌旺盛, 紫外線含量較高, 如果沿用一套護膚品, 容易出現過敏反應, 護膚效果也打折扣。
專家支招:春季應循序漸進地更換護膚品。 氣溫上升後, 可將適合冬季用的油性霜劑, 換成少油補水的乳液。 春天紫外線較強, 護膚最重要的是補水和防曬, 敏感肌膚更需注意。
六忌門窗緊閉。
春天氣溫上升, 濕度提高, 各種細菌、病毒等開始大量繁殖。 如果長時間門窗緊閉, 或空氣流通不好, 很容易導致感冒流行、傳染性疾病高發。
專家支招:春季通風比任何季節都重要。
七忌宅在家裡不出門。
冬季強調靜養, 但春季相反, 應動養, 因為“動則養陽”。 經過冬三月的收藏季節, 人們應多做戶外活動, 對健康十分有利。
專家支招:春主生髮, 在出遊時, 最好用鼻子呼吸, 一方面能阻擋一部分有害物質“病從口入”;另一方面鼻黏膜的血管豐富, 腔道彎曲, 對乾燥寒冷的空氣有加溫、加濕的作用。 霧天污染物較多, 最好別出去鍛煉。
另外, 春季運動要有度, 早春時節, 身體各器官功能還處在較低水準, 此時不宜進行激烈、長時間運動, 要從舒緩的運動開始, 如慢跑、步行、放風箏等。
八忌心情低落、起伏大。
春季養陽重在養肝, 中醫上講調理情志是養肝重要的一環。 如果整日鬱鬱寡歡, 容易導致肝氣鬱滯不暢, 引發腹瀉等問題, 若是過於憤怒或興奮, 又對腦血管傷害很大。
專家支招:春天除了心情平和之外, 還應做到開朗豁達, 以使肝木堅實, 肝氣順達;當按捺不住要發火時, 最好做幾個深呼吸, 暫時離開爭吵現場;春天還可以養養花草, 以保持心情愉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