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草根的功效與作用
【出處】出自《四川常用中草藥》
【拼音名】Pú Cǎo Gēn
【英文名】Root of Triangular Bulrush
【別名】度草根、大燈芯
【來源】
藥材基源:為莎草植物水毛花的根。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Scirpus mucronatus(L.)Palla[Scirpus mucronatus L.;S.triangulatus Roxb.]
採收和儲藏:秋季挖根, 洗淨, 鮮用或曬乾。
【原形態】水毛花, 多年生草本, 高60-100cm。 根莖粗短, 有細長鬚根。 稈叢生, 較粗壯, 銳三棱表, 基部有2葉鞘, 無葉片。 苞片1, 為稈的延長, 直立, 長3-14cm。 小穗2-9, 聚集成頭狀, 假側生, 卵形或長圓狀卵形, 長8-16mm, 寬4-6mm, 有多數花;鱗片長圓狀卵形, 長4-5mm, 淡棕色, 先端有短尖, 中脈1, 兩側有紅棕色短條紋;下位剛毛6條, 與小堅果近等長, 有倒刺;雄蕊3, 花藥線形;柱頭3。 小堅果寬倒卵形, 扁三棱狀,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生於溝、塘、湖邊及溪邊牧草地。
資源分佈:除新疆、西藏外, 廣布於全國各地。
【性味】味淡;微苦;性涼
【歸經】胃;膀胱;腎經
【功能主治】清熱利尿;解毒。 主熱淋;小便不利;帶下;牙齦腫痛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 9-15g, 鮮品30-60g。
【各家論述】《四川常用中草藥》:清熱、利尿;治熱淋、牙痛, 淋症, 白帶。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