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皮膚一冷就癢還起疙瘩

皮膚一冷就癢還起疙瘩主要是蕁麻疹的癥狀, 體內濕氣重是很容易會激發蕁麻疹的發生, 蕁麻疹會引起皮膚瘙癢紅腫以及血管擴張的情況, 而且蕁麻疹的復發率是非常高的, 也可以自行消退, 但是對皮膚的傷害是比較大的, 需要我們注意蕁麻疹的治療方法, 而且在平時要做好蕁麻疹的預防。

其實濕氣重也是會引起蕁麻疹的, 蕁麻疹俗稱風疹塊。 是由于皮膚、黏膜小血管擴張及滲透性增加而出現的一種局限性水腫反應, 通常在2~24小時內消退, 但反復發生新的皮疹。 病程遷延數日至數月。 臨床上較為常見。

蕁麻疹的病因非常復雜, 約3/4的患者找不到原因, 特別是慢性蕁麻疹。 常見原因主要有:食物及食物添加劑;吸入物;感染;藥物;物理因素如機械刺激、冷熱、日光等;昆蟲叮咬;精神因素和內分泌改變;遺傳因素等。

蕁麻疹的癥狀一:皮膚劃痕癥:亦稱人工蕁麻疹用手搔抓或用鈍器劃過皮膚后沿劃痕發生條狀隆起伴瘙癢不久即消退可單獨發生或與蕁麻疹伴發。

蕁麻疹的癥狀二:寒冷性蕁麻疹:分為兩種一種家族性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罕見于出生后不久或早年發病終身反復不止, 另一種為獲得性較常見接觸冷風冷水或冷物后,

暴露或接觸冷物部位產生風團或斑狀水腫重者, 可出現手麻、唇麻、胸悶、心悸、腹痛、腹瀉、暈厥等。

蕁麻疹目前病因較復雜, 不同患者有不同過敏源, 如果想預防需要做檢查, 首先就得檢查過敏原, 暫時不要吃辛辣刺激、牛羊肉、煙酒。 幾乎每天都會出現風團, 這是發作比較頻繁的情況。 有以下幾個方面要注意:

1、注意最近接觸的事物:是否吃了易過敏的食物或藥物;是否接觸過花粉、塵螨等, 排查可能的因素;

2、注意衛生, 衣服被褥等定時清洗減少塵螨的接觸;不要用手抓患處, 局部高溫會加速血液循環, 加重病情;

3、飲食方面要多吃新鮮的蔬菜水果, 補充一定量的肉類如:豬肉、雞肉等。

預防蕁麻疹, 先學會祛濕

運動排濕

缺乏運動的人, 常常會感覺身體沉重、四肢無力而不愿活動, 久而久之, 必然就會導致濕氣攻入脾臟。 運動可以緩解壓力, 促進身體器官運作, 加速濕氣排出體外。 有助活化氣血循環, 增加水分代謝。

常見拔罐

拔罐是中醫常用方法,

可以逐寒祛濕、疏通經絡、祛除瘀滯、行氣活血、消腫止痛、拔毒瀉熱, 具有調整人體的陰陽平衡, 解除疲勞、增強體質的功能。

食療祛濕

食療有很多種, 如在廚房常見的生姜、花椒、扁豆等都有祛濕的功效;中醫祛濕:山藥、淮山、薏米、芡實等, 薏米是中醫常用的祛濕方法;薏米在中藥里稱“薏苡仁”, 《神農本草經》將其列為上品, 它可以治濕痹, 利腸胃, 消水腫, 健脾益胃, 久服輕身益氣。 薏米味甘淡, 能利水滲濕, 就像疏通水道一樣, 能將人體內的水濕之氣排出。

薏米紅豆粥

做法:薏米80克、紅豆80克、芡實40克、枸杞20克

先將薏米、紅豆等洗凈, 紅豆、薏米要提前浸泡2、3個小時。 然后將所有材料盛入燉盅, 文火燉熟, 加入冰糖即可。

薏米山藥芡實粥

材料:大米100克、薏米50克、山藥1根、芡實米40克

做法:薏米和芡實先洗凈, 然后用水泡2小時。 薏米、芡實放鍋里加水, 大火煮開, 調小火煮, 30分鐘后把大米加進去, 用小火煮20分鐘。 把山藥切成3毫米厚, 放鍋里煮10分鐘。 依據個人喜好添加加入冰糖即可。

艾葉泡腳

在南方地區, 有些人勞動量過高了, 或者長年在水里干活, 導致濕氣過重。 一般都是拿艾草泡腳、泡澡的。 用艾葉水泡腳能有效的祛虛火、寒火, 還可以祛除體內的寒氣濕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