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蓀蛋的做法
竹蓀蛋即竹蓀胚體, 由夢蓀、孢子、菌蓋、外包被四部分構成。 夢蓀又叫竹蓀菇, 是未出完的竹蓀胚, 呈乳白色, 蘑菇狀, 入口清香嫩脆;外包被和菌蓋, 呈乳白色半透明網狀, 又叫竹蓀花, 入口鬆脆味鮮。
竹蓀蛋能調節人體新陳代謝、增強人體免疫功能, 還有滋補強壯益氣、補腦寧神、生精補腎、健體的功效。 來學習一下竹蓀蛋有哪些做法吧, 學會了可以要做給自己和家人吃。
肉汁燉竹蓀蛋: 竹蓀蛋用於燉湯, 首先用湯煮竹蓀蛋4~5分鐘, 用清水漂3~4次, 把竹蓀蛋切成蓮花型, 再把它放到上湯中蒸20分鐘, 湯裡有事前準備好的火腿或竹絲雞, 喝起來清甜味美。 肉汁燉竹蓀蛋, 採用新鮮瘦肉燉汁, 加上上湯, 把竹蓀蛋原汁原味的鮮美表露無遺。 加上竹蓀胚胎的一些膠狀物, 湯水也略顯膠質, 有治療敏感肌膚幼嫩、美容效果。
鮑汁扒竹蓀蛋:以西式的食法, 讓你認真體味這個層層不同口感的竹蓀蛋。
竹蓀蛋收割後當地人會以特製竹水浸泡保存, 並收入瓶中, 在加工前必須用姜蔥水蒸泡20分鐘並用清水沖淨, 這個步驟考的是廚師的功夫, 做得好不好體現在最後烹飪出來的成品有否去除不愉快的“臭青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