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出汗部位看身體健康
研究表明, 人體皮膚上有約330多萬個汗腺, 我們平時流的汗就是由這些汗腺裡所分泌的。 汗液中99%是水, 其次為尿素和少量的金屬離子、乳酸、氯化合物、鉀、鈉和一些新陳代謝產生的廢物。 夏季到了, 出汗的量會更多一些, 那出汗和健康有什麼關係呢?我們請到了自貢市中醫醫院主治中醫師、研究生張真全來為大家解讀。
汗腺調節人體體溫的重要性顯而易見, 出汗是維持體溫恒定的一個重要環節。 正常人一天內會蒸發約600~700ml 汗水。 “外界溫度、精神緊張、情緒激動、進食辛辣、熱燙食物都可引起人體出汗。 ”張真全說, 如果汗腺功能不正常, 當人體處在高熱狀態時, 不能發揮分泌汗液的作用, 人就會發高燒, 造成心、腦、肝、腎及血液系統受損。 可見汗腺調節人體體溫的重要性。
據瞭解, 人的排毒方式有兩種:一是小便, 二是出汗。 張真全表示,
從出汗看健康專家解讀兩者關係
從中醫上來說, 常根據病人出汗的時間、部位、多少和伴隨症狀來判斷身體的狀況。 一年四季, 不管在白天不活動或輕微活動的情況下, 出汗不止, 這些人常有身體虛弱、說話語聲較低、食欲較差、易感冒等特點, 中醫多認為是氣虛“自汗”的表現。 “這類人飲食上可選擇山藥、豆漿、牛肉等, 也可用黨參或黃芪燉雞或排骨, 以補益機體, 緩解氣虛。 ”
張真全告訴記者, 睡覺出汗, 醒來汗止, 常伴心煩、潮熱、手足心熱、口咽乾燥等, 中醫常稱為陰虛“盜汗”。 此類人飲食上宜多食百合、銀耳、甲魚等, 少吃羊肉、狗肉、洋蔥、蔥、薑、蒜等熱性食物, 也可用沙參、麥冬、五味子或西洋參等泡水飲用。
對於兒童來說, 睡眠時出現輕微頭汗屬正常現象, 但若伴有睡眠不實、煩躁不安、易驚嚇、頭髮稀少等表現, 多是陰血不足, 要及時就醫。 此外, 老年人和產後身體虛弱的女性, 也會有頭汗過多的情況, 中醫多屬“虛勞”病症, 常為肺脾氣虛。
除了上面所提到的這些, 有些出汗多還與甲亢、結核病、風濕熱、內分泌紊亂等有關, 應及時做必要的檢查治療。
從出汗部位看身體健康
1)頭部汗過多
原因及表現:一般多是上焦邪熱或中焦濕熱所致。 若頭面部多汗, 同時覺得肢體沉重無力、上腹脹滿、口膩等, 多為積食或濕熱內蘊脾胃。
醫生建議:可通過減少進食量、吃清淡飲食緩解, 也可吃點健脾消食或清熱化濕藥。
2)手足心多汗
原因及表現:如果手足心多汗伴有手腳心熱、口咽乾燥等, 多屬於陰虛有熱;若手足心多汗伴隨腹部脹滿疼痛, 大便不通, 多屬於腸道內有積糞的熱證。
醫生建議:可服用通便藥;若有手足心多汗伴隨口幹、牙齦腫痛等, 多屬於胃熱, 可服用清胃熱的中藥, 如牛黃清胃丸、清胃黃連丸等。
3)心窩、胸口多汗
原因及表現:多見於一些腦力工作者, 這些人常伴有精神倦怠、食欲不振、睡眠差, 多夢的表現, 屬於思慮過度, 導致心脾兩虛。
醫生建議:可通過適當的運動, 如慢跑、太極拳、八段錦等, 緩解壓力, 調節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