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保健人群

保健人群

腦梗前兆能治好嗎

如今, 隨著生活方式和飲食方式的改變, 很多的人開始患有各種心腦血管等疾病。 其中, 腦梗就是一種發病率逐漸增高的心腦血管疾病, 並且患病人群逐漸向年輕人擴散。 很多的人都非常擔心, 是不是患有腦梗之後, 就不能治癒了呢?下面我們給大家介紹一下腦梗的治療方法。

腦梗死舊稱腦梗塞, 又稱缺血性腦卒中(cerebralischemicstroke), 是指因腦部血液供應障礙, 缺血、缺氧所導致的局限性腦組織的缺血性壞死或軟化。 腦梗死的臨床常見類型有腦血栓形成、腔隙性梗死和腦栓塞等, 腦梗死占全部腦卒中的80%。 與其關係密切的疾病有:糖尿病、肥胖、高血壓、風濕性心臟病、心律失常、各種原因的脫水、各種動脈炎、休克、血壓下降過快過大等。 臨床表現以猝然昏倒、不省人事、半身不遂、言語障礙、智力障礙為主要特徵。 腦梗死不僅給人類健康和生命造成極大威脅, 而且給患者、家庭及社會帶來極大的痛苦和沉重的負擔。

腦梗死作為一種突發性腦部疾病可發生于任何年齡段, 壞死程度因血栓部位及大小不同而有差別。 多見於45~70歲中老年人。 發病較急, 多無前驅症狀, 局灶性神經體征在數分鐘至數小時達到高峰, 並且多表現完全性卒中,

意識清楚或輕度意識障礙, 頸內動脈或大腦中動脈主幹栓塞導致大面積腦梗死, 可發生嚴重腦水腫, 顱內壓增高, 甚至腦疝和昏迷, 少見癇性發作;椎-基底動脈系統栓塞常發生昏迷, 個別病例局灶性體征穩定或一度好轉後又出現加重提示梗死再發或繼發出血等。

血栓和栓塞是腦梗死發病的基礎, 因而理想的方法是使缺血性腦組織在出現壞死之前恢復正常的血流。 腦組織獲得腦血流的早期重灌注, 可減輕缺血程度, 限制神經細胞及其功能的損害。 溶栓治療可採用鏈激酶、尿激酶。 抗凝劑可使用肝素、雙香豆素, 用以防止血栓擴延和新的血栓發生。

(1)超早期溶栓治療可能恢復梗死區血流灌注, 減輕神經元損傷。 ①藥物溶栓常用尿激酶(UK):阿替普酶(重組組織型纖溶酶原啟動物);不推薦用鏈激酶(SK)靜脈溶栓, 因易引起出血。 ②動脈溶栓療法作為卒中緊急治療, 可在DSA直視下進行超選擇介入動脈溶栓。 尿激酶動脈溶栓合用小劑量肝素靜脈滴注, 可能對出現症狀3~6/h的大腦中動脈分佈區卒中者有益。

(2)腦保護治療在缺血瀑布啟動前用藥, 可通過降低腦代謝、干預缺血引發細胞毒性機制、減輕缺血性腦損傷。 包括自由基清除劑過(氧化物歧化酶、巴比妥鹽、維生素E和維生素C、21-氨基類固醇等), 以及阿片受體阻斷藥納洛酮、電壓門控性鈣通道阻斷藥、興奮性氨基酸受體阻斷藥和鎂離子等。

(3)抗凝治療為防止血栓擴展、進展性卒中、溶栓治療後再閉塞等可以短期應用。 常用藥物包括肝素、肝素鈣(低分子肝素)及華法林等。 治療期間應監測凝血時間和凝血酶原時間, 須備有維生素K、硫酸魚精蛋白等拮抗藥, 處理可能的出血併發症。

(4)降纖治療通過降解血中凍幹人纖維蛋白原、增強纖溶系統活性以抑制血栓形成。

可選擇的藥物包括巴曲酶(Batroxobin)、去纖酶(降纖酶)、安克洛酶(Ancrod)蚓激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