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養生保健

養生保健

蹲著還是坐著?便便的姿勢還真有講究

有些本事看似平常, 但其中包含著諸多的技巧。

比如說話, 每個人都會, 但能像郭德綱一般紅遍大江南北, 卻不是誰都可以。

又比如拉便便,

每個人都自以為熟練掌握, 但事實呢?

▼ 蹲坑式 VS 坐便式

● ● ●

蹲坑要比坐馬桶好

幾百萬年來, 人類一直是蹲著拉便便的, 也就是近十幾年, 大夥兒才用上了坐便器(馬桶)。

抽水馬桶被譽為「人類最偉大的發明之一」, 除了沒有很好地解決如廁需要練習壓水花技術以外, 堪稱完美。

但是啊!肛門周圍的肌肉還沒適應啊。

人坐在馬桶上時, 肛門周圍的肌肉會牽拉直腸, 讓拉便便更加費力。 這樣容易引起肛管皮膚的損傷, 也就是「肛裂」, 而肛裂反復發作會引起肛門狹窄, 拉便便就會更困難。

也就是說, 蹲著拉更舒服、更健康。

好了, 道理是都懂了, 但在城市裡坐便器越來越普及, 簡直「一坑難求」。 難道……難道……要蹲在馬桶上拉嗎?

還是算了吧。

上圖這種特殊設計的「蹲坐合一」兩用式馬桶還挺不常見的。

常見的馬桶, 真的不像你以為的那麼結實。

你想啊, 屁股多圓啊, 人坐在馬桶上時, 全身的重量會很均勻地分散開來。 可當兩隻腳都踩在上面時, 力道就忒集中了, 馬桶很容易壞掉的。

猜猜, 如果大腿和鋒利的陶瓷茬子硬碰硬地較量一下,

誰會贏?

你也可能聽說或見過下面這的「如廁小板凳」。

看起來, 很完美地讓你「蹲」了起來, 是不是?

其實它只是把腿墊高了而已, 並不是真的「蹲」, 沒有幫助到擴大肛門角度。

你的選擇也就變簡單了:能蹲的時候,

優先選擇蹲坑;只能坐馬桶的時候, 要重視的是……

● ● ●

把時間控制在 3 分鐘內

自從 1975 年義大利的 Longo 醫生描述了直腸有一個叫做肛墊的結構之後, 醫生們就搞清楚了好多事情。

痔瘡, 直腸粘膜鬆弛脫垂……

這些毛病都跟肛墊下移有關係。 而直腸腔壓力的增加, 是肛墊下移的根本原因。 拉便便時間長, 直腸腔壓力就高了, 所以特別不好。

什麼?你說不帶手機上廁所, 就拉不出便便?

長時間拉便便, 在很極端的情況下還會造成骨折。

這聽起來是個笑話, 但真的有一位萬分不願意透露姓名的朋友, 就曾在拉便便時看了 40 分鐘左右的手機。 結果……

腿~麻~了!起來時扭了一下腳, 撕脫性骨折了!

而且因為麻了覺不出來疼, 又走了七步, 骨折錯位變得更加厲害, 之後不得不接受手術治療。

在此真心地勸下大家:

書、報紙、手機、iPad 這些, 就別帶進廁所。

誰還沒遇到過幾個「啊啊啊!我手機掉馬桶裡了!」的悲慘故事呢?

轉載請聯繫 doctor@dx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