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頭腔共鳴簡單方法有哪些?

頭腔共鳴這是唱歌的時候非常重要的一種現象, 頭腔共鳴可以讓歌唱者的聲音變得洪亮且富有穿透性以及可以保持歌唱者唱歌的持久性, 能夠有效的保護其嗓子。 而找頭腔共鳴也是需要一些技巧的, 如果沒有找對方法只是白費力氣。 那麼頭腔共鳴簡單方法有哪些呢?下面就來介紹一下。

1, 面帶微笑的方法

曾經在網路上看到一個國外大師的講座,授課物件是一個男中音學生,他的音色很乾淨、很抒情,但是他歌唱的時候面無表情,那位大師就示意學生咧著嘴歌唱,並讓學生的嘴角向兩邊咧開,學生依照著老師的手勢又重新唱了一遍剛才的歌曲,所不同的是聲音聽起來更鬆弛,更明亮,也更具穿透力了。 這就是微笑唱法的效果。 在聲樂學習的過程中,有很多科學的方法都是源于最自然的生活狀態,就和聲音是一樣的,聽起來自然的、舒服的聲音就是正確的。

其實人在微笑的時候無意識中聲音位置是很高的,笑出來的聲音也是明亮、自然的。 因此我們運用這種方法來使聲音進入頭腔。

2, 運用哼鳴的方法

經常聽到老師說“哼鳴在哪裡就唱在哪裡”。 好的老師並不是要求學生有多麼大的音量,而是循序漸進的運用哼鳴訓練的方法,讓學生小聲的感覺歌唱的位置和狀態。

這樣的做的好處是能夠使聲音進入頭腔,而且不費力氣。 有時唱詠歎調用很大的聲音往往唱起來很吃力,但如果換用哼唱的方法就會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有時也可以用哼到鼻子上或是哼到眉心來進行訓練,這種啟發也是有效果的。 如人在患感冒的時候歌唱,這時是最好的感受聲音進入面罩的機會。 由於人在感冒的時候鼻子不通氣,鼻音加重,此時鼻咽腔在振動,聲音就被調整到面罩裡去了,當然在自然狀態下捏住鼻子也可以感覺到聲音的變化。

3, 避免張大嘴唱歌的方法

說起這個不張大嘴的訓練方法,在實踐中經常用到。 這種閉上嘴巴而迫使自己打開喉嚨歌唱的方法也有助於我們尋找到面罩共鳴。 其實這個原理是和人感冒原理是一樣的,只不過前者是氣息沒有從鼻子出去而使聲音進入面罩,後者卻是氣息沒有從嘴巴出去而使聲音進入面罩。 在最初學習聲樂的過程中,有的老師會讓你把下巴墊在鋼琴上歌唱,一方面是避免你下巴緊張,另一方面就是不讓你張大嘴歌唱,這樣一段時間訓練之後聲音明亮了許多,也學會了如何運用頭腔。

這些方法都是訓練過程中採用的,一旦聲音穩定了,位置找到了以後就可以適當的張開嘴,放大音量演唱了。 當然,要想獲得良好的面罩共鳴,還是需要很長的一段學習和實踐的過程,只有改掉一些不良的歌唱習慣,才能達到最終想要的結果。

4, 哼鳴基礎上小聲歌唱的方法

在哼鳴基礎上小聲歌唱的方法適用於任何一個人,對於大嗓門缺乏面罩共鳴的歌者來說尤為重要。 往往有些歌者在歌唱過程中過分追求大音量,會造成聲音僵硬、缺乏高位置、喉嚨沒有打開、口腔運用太多等等的問題,在沒有老師指導的清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