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艾灸能調氣血通經絡 三個時期要注意

艾灸是一種傳統的中醫療法, 不僅可以治療疾病, 還在養生保健方面有一定的效果。 下面我們就來簡單瞭解下:

什麼是艾灸?

艾葉是常用的中藥之一, 性溫、味苦、辛辣、芳香, 有溫經止血、散寒止痛的功效, 中醫醫生多在虛寒性的出血症、腹中冷痛、月經不調、崩漏下血時配伍應用。 而用得較多的, 還是針灸方面, 把艾葉製成艾絨、艾炷、艾條等點燃後, 借灸火的熱力, 給人體溫熱性剌激, 並能使藥力內透, 通過經絡腧穴的傳導, 起到溫通氣血、扶正祛邪等防病治病的目的。

古代醫書《醫學人門》中說:“藥之不及, 針之不到, 必須灸之。 ”說明灸法是除藥物、針刺之外的一種重要治療方法。 在傳統的灸法中, 艾灸只是灸法的一種, 此外, 還包括用燈心草蘸油點燃淬燙為位的燈火灸, 用一些剌激性較大的藥物, 如大蒜;白芥子、旱蓮草等搗爛後敷貼體表, 讓其發泡的無針灸,

以及艾灸與其他方法配合運用, 如在艾灸時墊隔生薑、食鹽、胡椒粉的隔物灸, 把艾條切成小段插在已刺人穴位的針柄上的溫針灸等等。 它們各有其特點和適應症, 針灸醫生會根據患者的病情選用不同的灸法來治療的。

艾灸的養生作用有哪些?

1、調和氣血:氣是生命之源, 血為物質基礎, 氣血充足、氣機條達則人的生命活動正常;反之則發病。 艾灸可補氣養血、疏理氣機, 且可提升中氣以達養生保健的目的。

2、溫通經絡:經絡是人體氣血運行的通路, 經絡通暢則利於氣血運行及營養物質的輸布, 若病邪侵及經絡導致其閉阻不通則會引發疾病。 艾灸借助其溫熱肌膚的作用, 溫暖肌膚經脈, 活血通絡, 以達治療寒凝血滯、經絡痹阻所引起的各種病證之效。

3、調節陰陽:人體陰陽平衡則身體健康, 而陰陽失衡就會發病, 艾灸能使失衡的陰陽重新恢復平衡。

4、扶正祛邪:正氣存內則邪不可幹, 艾灸通過對某些穴位施灸可以培扶人體正氣, 增強機體防病抗病能力。

艾灸前、中、後注意事項

艾灸前

1、因為艾灸時不能吹到風, 艾灸前請關小門窗, 房間內不可以通風。 夏天也是, 不可通風不可開空調。

2、飯後不可以馬上艾灸, 飯後1小時後才可以灸, 因為過飽不可以艾灸。

3、脈搏每分鐘超過90次以上禁灸;過饑、過飽、酒醉禁灸;孕婦的腹部和腰骶部不宜-禁用;身體發炎部位禁灸!

艾灸中

1、艾灸時不可以過飽或過饑, 心情大悲大喜大怒也不可以艾灸, 要保持心情平靜舒緩。

2、艾灸中如果穴位表面出現濕氣, 是體內寒氣通過穴位排出, 體內寒氣較重, 艾灸起了作用。

艾灸後

1、艾灸後半小時內不要用冷水洗手或洗澡。 艾灸完畢, 全身毛細孔打開, 易受寒涼。

2、艾灸後要喝較平常多量的溫開水(絕對不可喝冷水或冰水), 便於排毒, 水溫可以稍微高點。 不可以喝冷開水, 夏天也是。 有助排泄器官排出體內毒素。

3、艾灸後不可以馬上洗澡。 道理同上。 一般情況下, 洗好澡後再艾灸。 或者艾灸完, 隔開幾小時後再洗澡。

4、艾灸完, 如果出現疲勞乏力精神不濟, 屬正常現象。 此時身體在進行休整, 可稍事休息,

不必勞累。

上一篇:想通過艾灸養生 就要先選擇優質艾條 下一篇:沒有了 標籤閱讀:艾灸調氣血通經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