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保健人群

保健人群

腳疼有炎症怎麼回事?

在生活中, 經常會有人出現腳疼的情況, 當出現疼痛症狀的時候, 患者要結合自身情況查找原因, 這背後的原因是非常複雜的, 最常見的是外傷造成的, 比如腳被壓傷或者崴傷, 亦或是出現拉傷等等, 都會導致患者出現疼痛症狀, 另外有的人出現腳疼並且有炎症, 這是會要考慮下列這些病因。

腳疼有炎症怎麼回事?

1.腳後跟骨裂

腳後跟受到太大的壓力、震盪時, 容易發生骨裂, 嚴重的骨裂會導致腳腫脹、疼痛, 無法行走。 但是輕微的骨裂, 可能會被忽視。 然後不加注意的情況下, 在行走過程中, 就可能出現腳跟疼痛的情況出現。 如果這時還不及時治療, 則可能延緩癒合時間, 誘發炎症, 轉化為慢性疼痛。

2.蹠腱膜炎

蹠腱膜有維持正常足弓、緩衝震盪、加強彈跳力的作用。 長時間的行走、過度負重, 都會引起腱膜的勞損, 導致局部出現無菌性炎症而疼痛。 蹠腱膜導致的走路腳跟疼痛多發生於足跟的足底內側面, 不伴有遠端放射痛及感覺異常。 有近側或遠側放射痛、麻木或感覺異常。

3.足底筋膜炎

走路時腳跟疼, 也可能是足底筋膜炎引起的。 足底筋膜是由足跟部起, 到前足止, 貫穿於足底的纖維組織,

一般為過度受壓引起。 一般足底筋膜炎引起的疼痛, 壓痛點常在足底近足跟處, 有時壓痛較劇烈, 且持續存在。 導致的疼痛特點為搏動性、灼熱、刺痛性。

4.跟腱炎

跟腱炎是指跟腱附著部位的腱周圍組織, 因外傷或慢性勞損發生炎症引起跟腱部腫脹、疼痛。 發生跟腱炎後走路的時候腳疼是常見的症狀。 跟腱炎發展到晚期時, 由於周圍組織增生粘連, 患者跟腱會粗大, 可觸到硬結或條索狀肌束, 一般都有多有明顯壓痛。

5.產後足跟痛

在產後很多人都出現過走路時足跟疼的現象, 這時候的產後足跟痛是虛症, 不是外傷, 也不屬於骨刺所致。 這種產後病, 以腎虛為主, 產後穿高跟鞋, 經常赤腳穿拖鞋、涼鞋, 常常是重要的誘因。 一般情況下,

注意保暖, 穿平底鞋, 多休息就會有所緩解。

6.跟墊痛

跟墊是跟骨下方由纖維組織為間隔, 以脂肪組織及彈力纖維形成的彈性襯墊。 年輕時跟墊彈力強, 可以吸收振盪。 人到老年, 跟墊彈力下降, 跟骨在無襯墊的情況下承擔體重, 嚴重時可形成瘢痕及鈣質沉積,

就會出現走路時腳跟疼的現象。 跟墊痛與蹠筋膜炎不同, 在整個足跟下方都有壓痛。 足跟痛以足跟腫脹疼痛、局部壓痛、行走困難為特徵。

7.跟骨滑囊炎

跟骨滑囊一般由穿著不合適的高跟皮鞋走路摩擦損傷引起。 滑囊壁可變肥厚, 囊內充滿滑液, 局部腫脹, 並有壓痛。 特點:局部皮色正常或潮紅, 溫度略增高, 觸痛明顯。 當發炎的滑囊增大時, 會在跟腱上出現一個疼痛的紅色腫塊。 建議平時不要穿高過5釐米的鞋子。

8.跟骨骨刺

跟骨骨刺導致的額走路腳跟疼, 多見於老年患者, X線片顯示, 跟骨結節處有大小不一的骨刺形成。 骨刺不是導致疼痛的直接原因, 只是隆起的骨刺, 更容易使局部組織受到摩擦、勞損, 產生無菌性炎症。

而腳後跟疼痛的程度與局部炎症反應的輕重有關, 與骨刺大小沒有直接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