脛骨髁間骨折
人們的身體如果發生了骨折癥狀, 一定要及時的進行檢查治療, 因為骨折會影響人們身體健康, 而且還會導致人體無法進行正常的生活工作和學習。 脛骨是一個比較特殊的部位, 而且也通常會發生骨折的現象, 所以在運動或者是走路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一下。 可是脛骨髁間骨折是怎么回事呢?
病因
1.成人脛骨上端兩側為海綿質骨, 外側邊緣下面無堅強的支持, 成為骨的弱點而容易發生骨折。 直接與間接外力均可引起脛骨髁骨折。 直接外力常見的是汽車保險杠的撞擊引起。 間接外力多由于高處墜落雙足著地, 擠壓脛骨髁而引起。 或內外翻應力造成合并膝關節韌帶損傷的骨折。
2.垂直壓縮力常引起T形或Y形雙髁骨折。 扭轉應力亦可脛骨髁骨折可合并韌帶損傷。
3.當膝關節伸直位受傷, 多造成整個單髁骨折, 而在屈曲位受傷, 則骨折多局限于脛骨髁中部或后部。
臨床表現
膝關節有嚴重的外傷史。 傷后出現膝關節疼痛及壓痛, 有功能障礙, 不僅患側小腿不能負重, 而且不能主動伸屈活動。
檢查
X線檢查:疑有脛骨上端骨折者, 必需拍攝正、側位X線像, 以了解骨折的程度與特點。 顯示受累的脛骨髁后方的輪廓拍攝斜位像很重要。 一般攝脛腓骨上段及膝關節正側位和兩側斜位X線片, 向足部傾斜10°~15°的正位片能較好地顯示平臺, 應力下X線攝片, 能顯示側副韌帶和十字韌帶損傷或撕裂。
診斷
本病依據外傷史, 臨床表現和X線檢查可確診。
鑒別診斷
本病患者主要表現為關節疼痛及壓痛,
并發癥
脛骨髁骨折為關節內骨折, 骨折波及脛骨近端關節面。 本病主要的并發癥有膝內翻畸形和創傷性關節炎, 在一些嚴重的病例, 還可以有不同程度的關節內積血, 也可并發有半月板及關節韌帶損傷, 脛骨髁骨折, 容易引起膝關節的功能障礙。 其他非感染類并發癥還有骨不連、深靜脈血栓、異位骨化致關節僵硬等, 均需要采取積極的治療。
治療
1.治療原則
為了最大限度的恢復膝部功能, 避免關節不穩定、畸形、僵硬與疼痛, 應根據脛骨上端原始的骨折情況, 采用合適的治療方法。 并應注意兩原則:
(1)期活動 可以避免關節內粘連引起的活動障礙與疼痛。
(2)準確地復位與維持骨折復位的位置 可以防止關節不穩定和畸形。 但并不強求解剖復位。 為了既能維持復位的位置,
2.治療方法
(1)膏托固定 對無移位或輕度移位的劈裂骨折, 或壓縮骨折不超過1厘米者。 外翻傷Ⅰ、Ⅱ度, 移位不大的內翻傷與垂直傷, 石膏托固定3~4周, 并早期開始股四頭肌鍛煉。 有時外翻傷Ⅲ、Ⅳ度, 可先行手法或撬拔復位后, 用石膏托固定能維持整復的位置。 石膏托固定4~6周初步愈合后, 去石膏托者膝關節功能鍛煉, 負重行走不早于8周。
(2)牽引治療 牽引治療是脛骨上端骨折常用而有效的方法, 對內、外翻傷, 垂直傷移位較大者, 以脛骨下端或跟骨牽引為宜。 但負重應在骨折堅固的愈合后, 以免發生畸形。
(3)手術治療 對單髁或雙髁骨折可以用骨螺栓內固定。 對較小的劈裂骨折, 可用松質骨螺釘內固定, 對粉碎多塊骨折, 可采用多枚螺釘不同方向內固定。對壓縮骨折撬拔復位,骨缺損處以松質骨或骨水泥充填。合并韌帶損傷者,除處理骨折外根據損傷情況加以修復。
對于脛骨髁骨折,臨床實踐,保守治療的優良率可達77%,而手術治療的優良率僅達45%。這說明非手術治療加上早期功能鍛煉,仍是脛骨髁骨折的主要治療方法。
手術治療作為重要的治療方法,骨折復位、內固定可以使骨折恢復解剖關系,對恢復關節功能十分有利。目前已經廣泛應用于臨床。
預防
主要預防術后關節功能障礙,應注意以下兩點:
1.早期活動可以避免關節內粘連引起的活動障礙與疼痛,更好地塑造被破壞的關節面,應盡早開始關節活動,損傷越嚴重,越需要早期活動關節。
2.準確地復位與維持骨折復位的位置可以防止關節不穩定和畸形。
可采用多枚螺釘不同方向內固定。對壓縮骨折撬拔復位,骨缺損處以松質骨或骨水泥充填。合并韌帶損傷者,除處理骨折外根據損傷情況加以修復。對于脛骨髁骨折,臨床實踐,保守治療的優良率可達77%,而手術治療的優良率僅達45%。這說明非手術治療加上早期功能鍛煉,仍是脛骨髁骨折的主要治療方法。
手術治療作為重要的治療方法,骨折復位、內固定可以使骨折恢復解剖關系,對恢復關節功能十分有利。目前已經廣泛應用于臨床。
預防
主要預防術后關節功能障礙,應注意以下兩點:
1.早期活動可以避免關節內粘連引起的活動障礙與疼痛,更好地塑造被破壞的關節面,應盡早開始關節活動,損傷越嚴重,越需要早期活動關節。
2.準確地復位與維持骨折復位的位置可以防止關節不穩定和畸形。